这些”
祝缨道“额,向您打听个人。”
“你心里有人选了”
“还没有,想看看。”
祝缨心里只有一个大致的想法,遇着尚培基这种人,祝缨也警惕了起来,不肯看着学问好就选定了。如果学问不好,又很难能够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就采取了一个折衷的方案鲁刺史的眼光、手腕都还是不错的。
这个不错是指,他手里出来的人,都很好用。
本来,她可以向卢刺史打听,卢刺史离她的地方更近,学生生长的环境与梧州更像。但是卢刺史去年已经来过了,今年没轮到进京。这一来一回就麻烦了。
祝缨就向岳桓点菜,看一看鲁刺史保送来的两个学生是个什么样子。一看之下,觉得还算满意。又问岳桓讨了他们的课业本子来看,最后让将他们两个都叫过来面试一下。
祝缨考试也与别人不同,她不提问,不明说是挑选,只是说自己以前是鲁刺史的手下,现在来看自己的学生,顺便看一看他们。然后就与他们闲聊,套一套家庭情况,看一看他们的身上有没有奢侈生活的痕迹。套一套有没有出仕的意愿,是想自己考,还是有机会就上之类。
话锋一转,向他们讲了鲁刺史的厉害之处,由此引到自己当年办过的一些案子上。什么口上讲的大道理都是虚的,看他们在一个案子中对待弱者的态度、对待孤寡妇孺的安排、对待诸如商人、奴婢这样的身份人的评价,大概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怎么样了。
祝缨与他们聊了半天,定了其中一个叫杭勤的学生,他更年轻一点,今年只有二十岁。他亲戚也没有当官的,宗族也不大。
祝缨看好了人,没对两人说什么,对岳桓使个眼色,岳桓就将二人打发走了。祝缨又意思意思地去与范生他们说了一回话,谢过岳桓,走了。
这才去往吏部,与他们协商任命。
尚培基被召回京中赋闲,福禄县的县丞就先预定了杭勤来顶着,不至于把县里的事耽误了。有了县丞,县令就不着急了,祝缨打算回程的时候与卢刺史碰个面,询问一下卢刺史那里有没有合适的可以升做县令的人。既是卖刺史一个人情,也是容易打探此人的底细顾同可还在卢的刺史手下当官呢。
然后是小吴,他已混迹官场数年,每年的考评也都还过得去,品级、资历也都攒够了,祝缨于是推荐小吴做个县令。吏部的熟人夏郎中也给祝缨面子,拿出个本子来,说“这些都有缺的。”
祝缨问道“这几州的刺史别驾,都是什么人我得看看,别再是我得罪过的,我给人送出气筒,那我可不干”
夏郎中哭笑不得“你还真是仔细。”
祝缨道“那是。”
她又从吏部这里看到了许多各州官员的概况,往心里记了一记,最后给小吴选了个不太远的上县,扔过去做个县丞。
夏郎中道“几道告身,要后天才能得。”
“好饭不怕晚。”祝缨笑着说。
祝缨心情不错,准备拿到告身之后,先打发小吴,再叫上杭勤去见鲁刺史。
回到家里,小吴又迎了上来“大人,上回那个孟大监又派人送了帖子来。”
“说了什么事吗”
“说是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动身,请您千万告诉一声,有些事儿拜托。家里没敢收他的东西”
祝缨点了点头。
孟弘再次送礼被拒,他也不恼。
叫来了一个小儿子,问道“话都传过去了”
这儿子说“爹交待的事,儿子哪敢怠慢已经找了我那个同乡,告诉他,有人听到了消息,先太子薨逝之后,赵王惊喜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了叫赵王得势,以后太孙还有没有活路可就两说啦”
孟弘点了点头“干得好,嘴严些,以后谁问你都说不知道”
“您放心。我没当着他的面儿说的,是说悄悄话叫他听着的。”
他的同乡就在太子妃身边当差。先太子死了,但是有儿子,孩子的生母出家做了女道士,太子妃就带着儿子生活。这孩子至少是个郡王,太子妃原本就是储君之妻,娘儿俩都用得上宫女宦官的,这两类人甚至比外戚与娘儿俩相处的时间都长。
孟弘抛给他一只钱袋,道“赏你了。”
“儿子给爹办事,怎么还用拿爹的钱呢”小宦官双手将钱袋捧在身前并不收回。
孟弘一挑眉,小宦官就磕了个头“谢爹的赏。”
孟弘起身,向卫王的书房走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