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心眼(4 / 6)

的窝。屋里能翻的都翻遍了。没人给他把珠子带走,屋子里又没有,那就是屋子外了。被逼得急了,又不能藏太远。随便找找,就差不多了。

除非中途有贼偷了去,他又不必为贼隐瞒。”

花姐道“那”

“嗯”

花姐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她有些执拗了。”

“咱们还是想想自己吧,回去之后咱们都要忙起来了。”

花姐问道“忙什么”

“我要下乡走一走。一同去吧。”

“干爹干娘呢”

“带上。单独放在县衙里我也不放心。他们语言又不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祝缨说。

她要下乡,得带着小吴、侯五、曹昌等人随行,以张仙姑不放心的态度,花姐也得跟着。留县衙里的还有几个熟人不如一同走了。

花姐道“哎哟,那得带不少东西,我得去列个单子。”

一忙起来,花姐也就顾不上小江了,小江主仆二人还是跟着走。这等领附着官员队伍行进,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看的人也不太在意。

又过一天,祝缨再在下一处驿站歇息,却在这里遇到了几个面熟的人福禄县县丞、主簿一行。

县丞、主簿没有料到会在驿站里遇到顶头上司,两人脸现为难之色,上前行礼“见过大人。”

祝缨道“快快请起。你们两个这是干什么是咱们县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我这就回去了。”

“这”

县丞与主簿心中大呼倒霉,刺史传召他们是不敢不去的,但是被顶头上司给逮了个现行,他们也是有些尴尬的。“越级沟通”这种事,一般人干起来是有顾忌的。

两人尴尬地笑笑,道“大人这是要回去了吗”

祝缨道“是啊。你们呢”

“这刺、刺史大人有召。”

“哦,那是不能不去,是吧”

“是是。”

祝缨也没为难他们,为难个什么劲呢刺史有这个权利这么干,让县丞和主簿现在受这个夹板气也没意思。

“那就去吧,”祝缨说,“好好回话。我又不会拦着你们。当上官的不能这么不懂事儿,你们说是吧”

后一句话听得县丞和主簿心头一突,讪讪地道“那不能,那不能。怎么敢这样说上官呢”

祝缨道“既然要赶路就早些去歇息吧。”

县令和主簿背上起了一层牛毛细汗。

以前,每年到了时间县丞或者主簿会带了账跟汪县令在刺史府会合,他们报账给刺史听,汪县令就负责顺便挨个训,其余时间就住府城里不过来管事。祝缨到县衙办完交割之后就没有离开,反而像是要安家了。

他们就私下说,新任这位祝县令看着一脸聪明相,仿佛是有点别的名气,但是她拖家带口住过来了也太不懂事儿了非赖县里不走干嘛呢

这二人虽非本地人,却是本州人,看祝家这一群人的样子,是完全不懂本地方言的。祝缨突然说“不懂事儿”,他们不由做贼心虚了起来。

两人目送祝缨离开,主簿就到了县丞的房里,两人以方言交谈。

主簿道“他不会是知道些什么吧难道有人告密”

县丞道“慌什么再看看。”

“这回他才到了州城回来刺史大人就召你我二人去,是不是有什么事呀难道刺史大人又要收拾他了他不太好收拾”

县丞道“先见了刺史大人再说。唔,大人说什么,咱们就含糊应着,先看看。神仙打架,咱们先别掺和。”

主簿故意说“他有什么丰功伟绩咱知道得不多,可他也太不叫人省心了,能有一个省心的上司该有多好。上任汪县令多好天天住府城里,一年也不过来几次,大家也都过得自在。也不用他干活儿,只消每年见上刺史大人两三次,大家把县里的事打理得好好的,公廨田的收益也都给汪县令送到府城里去。”

当上官的,不给下属添麻烦,不与下属共处一处,这应该是基本的素养

县丞道“除了汪县令,你还见过别的县令这样的还有,以后不能再当他的面随便说话了”

“哎,省心的日子到头了。”

“他已算是省事的啦,也没问账,也没案,也不曾叫人训话。”

县丞、主簿思索着接下来如何行事,他们那不懂事又不让人省心的上司,则回到了福禄县。

张仙姑和祝大两个在衙门里憋得有点狠了。

张仙姑比祝大年轻些,觉得自己应该比祝大更能适应,她跑出县衙到街上找个铺子也想跟人话家常。这在京城是很习惯的,京城别的没有,官儿就特别多,张仙姑这老封君的架子就总也端不起来。

到了小地方,人人都敬她,人人都与她语言不通,她到哪儿,就身边三尺都是空地。

张仙姑出去一天就又回来了,再不提上街的事儿了。

祝缨和花姐回来后,张仙姑可算找着说话的人了,连问“怎么样啊刺史大人好不好相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