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打听不到。只能说明这任务不光要紧还得严格保密。若不保密可能危害的不止是部队,可能还会给做任务者本身带来危险。
但机遇多半是伴随着危机存在的,在夏天抗灾时许沐晨就立了二等功,后来又去学院进修,现在又出任务,显然是上面要提拔许沐晨了。
许根生既觉得骄傲又觉得担心。
只不过在赵夏意面前,许根生是不会说的,只笑眯眯道,“等过年的时候食堂兴许有,到时候给他弄点儿。豆浆也是一样的。”
赵夏意笑着应了一声,面上不显。
豆腐脑吃完再熬煮一些时间,然后絮状物出现慢慢凝结,然后便开始压豆腐。
硕大的圆形竹筐摆在两条凳子上,里头铺上农家自己纺织的粗布,将锅里熬煮的豆状絮物倒入框子里,然后将粗布收拢,上头盖上高粱杆儿做的盖垫儿之后便各方向按压,下头水哗啦啦往下淌,豆腐也慢慢趋于成型。
当然现在是不行的,还得在上头压上块大石头再将水分压出,豆腐压实了成型了,也就成功了。
趁着压豆腐的功夫,曹慧兰又把豆渣收拾起来准备下午的时候炒了吃。
赵夏意觉得惊讶,“这么粗能好吃吗”
曹慧兰就用勺子舀了一些给她,“你尝尝。”
然而赵夏意尝了一口就后悔了,拉嗓子眼,可她又不好意思吐了,只能这么吃下去了。
曹慧兰笑了起来,“这都是粮食扔了可惜了。”
她看了眼在南墙那儿还活蹦乱的两只公鸡说,“要不喂鸡”
于是豆渣一分为二,一些留着下午自己炒了吃,一些喂了俩公鸡。
赵夏意去喂的,颇有些给鸡送断头饭的感觉。
因为明天就腊月二十九了,该蒸馒头宰公鸡了,这些豆渣将是公鸡们最后的口粮了。
不过赵夏意对公鸡的同情也就那么一会儿,该吃肉的时候毫不含糊。
喂完公鸡赵夏意就围着豆腐转,豆腐这会儿还冒着热乎气儿,豆香却在空气中四处乱窜。
隔上一会儿赵夏意就问,“豆腐好了没”
得到还不行的回答她也不失望,隔上一会儿还得问。
等到下午五点多,曹慧兰过去打开看了眼,说,“行了,切豆腐,今晚咱就吃豆腐。”
豆腐这会儿还带着热乎气儿,切上一块出来豆香扑鼻,赵夏意赶紧去开坛子装韭花酱,热乎乎的豆腐蘸韭花酱味道那真的美了美了。
曹慧兰切了一大块,不光直接这么吃,还用油煎了一些豆腐,上头撒上葱花看着都有食欲。
当然出了点豆腐还做了菠菜鸡蛋汤。这顿晚饭吃的赵夏意浑身舒畅,她摸着肚皮感叹,“啊,我以后也是会做豆腐的人了。”
晚饭吃完还得和面揉面。
曹慧兰虽然经验丰富,但到底七十出头了,少了还行,多了就揉不动了。今年赵大刚夫妻也会过来过年,一家子加起来有六口人,馒头当然要多蒸一些了。
所以和面和揉面这活都归赵夏意了。
赵夏意也是头一回弄还觉得挺新鲜的。曹慧兰说放多少水就多少水,绝对不敢多放。
但揉面真的是力气活,等面团揉好放炕梢上发上,她这才洗把脸泡了脚准备睡觉了。
一晚上几乎梦都没做一个,就到了天亮,起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看她发的面什么样了,掀开盖子一看,已经发的特别大了,大陶盆都满满登登了。
用手指头轻轻一戳,就戳出一个洞来,拿手撕一块面,里头全是空隙呈蜂窝状,即便是生的,也散发着一股子麦香味儿。
曹慧兰也起来了,跟赵夏意一起揉面。
赵夏意看曹慧兰一个个的团馒头觉得挺简单的,然后就怀疑人生了。
还是那个问题眼睛说它会了,但手却没跟上,配合不默契。
曹慧兰却觉得无所谓,“样子无所谓,反正一蒸都是白白胖胖的。”
赵夏意觉得有道理,于是开始团四不像的馒头,团着团着突然捏了一只小兔子出来。
曹慧兰觉得好笑,“那多捏几个其他的吧。”
其实她想说要是有孩子肯定喜欢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然而想到赵夏意他们似乎还没有要孩子的打算,便将话咽了回去。
当年他们夫妻急着要孩子却怀不上,后来以为生不了了,所以抱养了许国盛,可后头紧接着又生了女儿。倒不是说后悔,只是养了那么多年却发现他们的亲缘还是淡。
所以她就觉得生孩子这事儿让夫妻俩决定吧,长辈掺和太多并不是好事。
只不过赵夏意捏动物也就捏那么两种,更复杂是的也不会。
曹慧兰团了一些馒头之后开始做面鱼,鱼头圆滚滚,鱼尾圆滚可爱,身上的鱼鳞则是用勺子一点点压出来的,眼睛那里甚至还剪来一点红纸贴上。
面鱼做完又做枣山,面团搓成长条,再挽成花朵的样子,上头插上一颗大枣,再将这些花朵摆成山的模样压紧然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