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过来”庆嬷嬷坐下身子,接过银蝶递过来的碧螺春捧在手里,感受着茶杯传递过来的热气,心里暖了暖,面上也带着点笑模样,“路上遇见清雨姑娘,和她说了几句,听她的意思姑娘已经安排下去了。”
“事情来得急,本想和嬷嬷商量一下的。”
林黛玉点了头,肯定了她的话后,反问道“可是有什么不妥。”
“哪里有什么不妥,竟是面面俱到,只是有一样老奴必得先给姑娘提个醒。”
"哦。"她不解的看向庆嬷嬷,“是什么。”
庆嬷嬷左右看了一眼房里的人,然后佝偻着身子往林滴啊与的方向弯了腰,低声说“正是姑娘的外家,贾家。”
“其他的人人家都还好说,只一样,姑娘回了京城,头一件事必得写了帖子给贾老太太,言及过去请安的事才是。”
“这我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是循着旧例,该是如何就是如何。难道这样做了,还能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听到自家姑娘这样说,庆嬷嬷一脸的果然如此,然后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
“若是别的时候自然是如此的,不过如今太太才去了,许多事上与平常又有所不同。比如,要是姑娘写了帖子,贾家也回了帖子让姑娘去拜访,可是到了时候却让姑娘走了角门进去又该是如何。”
听到角门二字,她这才反应过来书里是有这一情节,为了这个还引出后世许多人为林黛玉愤愤不平,说什么凭什么薛宝钗一个商人之女都可走侧门,而她堂堂巡盐御史之女,天子门生的独女却在贾府走了角门。
她本来也以为这是贾府有人刻意刁难,如今听到庆嬷嬷的话,心里也有了些疑惑。这难道还有什么隐情不成,不然为何她会预料到后面的事。
“嬷嬷怎说我会走角门。”
“这就是老奴要说的了,正因为姑娘的母丧还未过,且还处在重孝之中,稍有来历的人都是很忌讳这些事的。按理来说,姑娘是要在府里把孝期守完才能出门的,不过当时太太去的急了些,贾府的正亲没有来及吊唁就下了葬,姑娘作为外孙女,不管怎样也是必得回去让她老人家看看的。可是这一来,就有了不合礼节的地方。不过古往今来,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止咱们遇到过,前人早有法子留下来。”
听了庆嬷嬷的讲解,她不可置信的说“莫非就是让嫡亲的外孙女走角门,这种下人进出的地方。”
“就是如此。”
“可是”她咬了牙,皱着脸问道“莫非就没与其它的办法,非要这样岂不是打了父亲和我林家的脸。拚着不去,或是反正是不能就这样去的。”
“当然是有的,这也是老奴特意赶来的缘故,就是为了让姑娘过些日子回去不用伤了脸皮。”
“还请嬷嬷教我。”
林黛玉站起身子,恳切的看向庆嬷嬷,庆嬷嬷那里敢受主子的礼,赶紧起身扶着她坐下
“这头一件事儿就是今儿初次回京的阵仗,须得隆重点,所谓的隆重便是素衣素服的得穿上,得让人看得出来林家对先太太的看中之意,姑娘对太太的孝义之情。还有就是姑娘得哭,哭的越伤心越好,最好是能一回去就能说病了的程度。”
“这是为何”
庆嬷嬷看着姑娘懵懂的样子微微一笑,语气柔和的指着窗户外面的船只,淡笑笑着说“姑娘以为老爷为什么使了那么老多的银子给张夫人,若只是为了能和张家的船一起走,也有些过于的奢靡了。”
“这都是老爷为了姑娘,为了您进京之后能够不受外家的胁迫。您不必担心,这些事张夫人也是晓得的。这就是官场中人的默契所在,要不然谁会花那么多的银子送人,他张丞相再如何的权大富有,也不会看不上银子的。”
“您就瞧着吧,只要您按老奴说的做了,贾家必会先派人来看姑娘,等日后姑娘上了门,再不会让姑娘走角门,若不然这满京城的笑话就成了贾家而非林家了。”
见庆嬷嬷这般自信,况且又有父亲的手笔在里面,她也安了心,索性放开了手脚,于是即刻招手唤来银蝶如此这般的吩咐了一番,就让她下去安排。
她看着庆嬷嬷老神神叨叨的笑脸,微微勾起嘴角恬淡的笑着,“且看嬷嬷说的准不准了。”
“姑娘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