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 181 章(2 / 3)

色一喜

“跟小麦差不多啊,那倒是好东西”

李洵嘱咐道

“那些青稞不能全吃了,得挑一部分颗粒饱满的留种,明年我们的人也种它。到时候让周如植来看看,或许能产量更高些。”

除此以外,李洵还知道,西戎这半边江山,虽说海拔较高,除了种植青稞,还适合种植豌豆和一些药材,倒是可以好好规划利用起来。

说完粮食收割,李洵又问起牲畜的收获。

林乐庆道

“找到了七万只羊,两万头牛,七千匹马。西戎蛮子太狡猾了,他们走的时候把牛羊全部赶到野外,能找到这些也费了不少时间。”

哪怕王庭不以畜牧业为主,这个数量相对于王庭附近牧场的规模来说,还是太少了。

但人手有限,暂时也只能如此。

李洵这里又带回了十万左右的百姓,核查完身份后,便带到了王庭副城进行安置。

给所有人分配了城里现成的石屋,调拨了粮食,然后组织他们出去捡柴火,割草,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清点完战获,安排完百姓,李洵给林乐庆留下四万兵马,令他负责防御西戎进犯,便带着八千兵马以及其他交换回来的人质赶往蕃平。

目前的蕃平,已经不再是抵御西戎的要塞,但它对李洵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为它的北边囤积着大启的十几万兵马,东边也是大启的郡县。

东边那些郡县,虽说嘉佑帝名义上已经允许李洵带兵通行,毕竟还没到他的口袋里。

他必须在嘉佑帝派下重兵之前,吞下通往肃城的郡县,不然长宁和蕃平便会成为孤城,很难获得来自肃城大本营的补给。

要占据这些地方,以他目前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为对付西戎,他总共带出来了八万人马。

这对于他的总兵力来说,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

肃城,河原,河陵等地的兵力基本上被抽掉了十分之九。只留下一成的人手维护治安。

北戎草原上的人手也差不多,林乐庆带走三万人,剩余的人手也极少。

当然,北戎那边才初步收复,还是要更谨慎些的。

所以李洵给刘渊传令,让他那边暂时抽调两万兵马北上,前往北戎边境换防。

这两方兵马一去一来,是有空窗期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乱子。

但当时要出其不意,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西戎王庭,只能出此下策。

如今没有消息送来,他便只当没问题。

李洵回到蕃平,伍汲便第一时间前来迎接,向他汇报手头的工作

“郡王,百姓基本都安置下去了,返回原籍只怕难以过冬,属下便让他们留在了城里集中居住。还组织特人手耕种了一部分蕃平与长宁的良田,虽说时节晚了些,明年多少应该有些收获。”

这是李洵未曾吩咐过的,伍汲深知李洵对农事的重视,每拿下一地,便会争分夺秒地组织百姓进行耕种。

伍汲估算着收集来的战获和目前的人口,便知道粮食缺口不小。

即使没有李洵的吩咐,也来不及进行分地工作,他也无师自通地直接组织百姓们直接选择良田耕种,尽可能地弥补粮食缺口。

这让李洵很意外,却也格外满意。

“不错,正是该这样安排交到你手里的事,就没有让本王不放心的。”

李洵笑着夸赞道。

这对伍汲来说,却是从未有过的高度赞扬,心下大喜,面上却尽可能沉稳地道

“郡王谬赞,全赖您耐心指点,才有属下的今日”

李洵拍了拍他的肩膀,眼含鼓励

“你悟性很好,多学多悟,以后才好为本王分担更多。”

不管是情报还是作战,甚至民生安排,伍汲都做得很好,在他手下所有人里的表现是一等一的,完全可以主政一方且担当大任。

李洵觉得,再加以培养,他甚至可以直接将伍汲留在西疆,替他掌控西戎的半壁江山。

伍汲这样精明的人,如何听不出李洵话里的暗示,心中激动不已,脸上也露出红光来。

“属下一定不负郡王期望”

稍微平复了心绪,伍汲又汇报起了另一件事。

先前李洵传讯回来,让他派人去长宁取出严峥所说的兵册副本,核对那些作为人质换回来的长宁降兵的身份,这事他已经完成了。

通过兵册对比,确实发现了几个可疑人员,从营指挥使到普通士兵都有。

那彦图主要将人手安插在了吃空饷的编制里,有了兵册,倒是很容易发现端倪。

“不过,属下也不敢保证西戎没有别的安排,担心这些人混入军中坏事,目前暂且把他们单独安置着,在城南划了一片地让他们去集中耕种。”

这安排,也是符合李洵心意的。

他对这些降兵也同样有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