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第 184 章(9 / 17)

工,办好各自的差事。诸位皇子,办好各自的差事。即可。”

那一瞬间门,养心殿西暖阁好似真空了,没有空气了。人人脸色巨变。

但是,紧跟着,就是胤祉胤祚胤祥领着所有人一起磕头行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样也好,暂时都别争了。

皇叔皇子大臣们心里不知道是放松还是沉重的心情。王剡想起因为被册封为皇太子日益骄纵,进而影响皇权被康熙废掉的废太子胤礽,泪流满面。

康熙等人,包括后宫中妃嫔们知道了,都唯有沉默。

张廷玉书写一道道圣旨,颁布天下。

鉴于西方传教士在各地的活动更加猖狂,西洋人在各省各学院行教,人心渐被煽惑,其中除了通晓技艺又愿为朝廷效力的人进京,其余一律查出,送到澳门。各省天主教堂应改为书院、医院等等公所,对误入其教者,严行禁饬。各地给传教士半年期限,令他们到澳门集中。

鉴于山、陕乐户的祖先,本是明朝忠义之士的后代,压为贱民,无由自新,今开豁他们的贱籍,准许改业从良。

另有诸王大臣议复压良为贱,前朝弊政。我国家化民成俗,以礼义廉耻为先,似此有伤风化之事,亟宜革除。其中到边境效力获得良民户籍的原贱籍之人,三代之后,可有科举之权。另选精通音乐的良人充当教坊司乐工,从事演奏。从此,教坊司的乐人改变了籍属,成为良人的正式职业。

再有,除了秘密立储制度外,六科也有变动。六科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负责“传达纶音,稽考庶政”。即使皇帝批准的奏章,六科认为有不妥的地方,仍可封还执奏。如今新皇登基,战争起来,特殊时期为了方便新皇命令快速下达,将六科划归都察院,给事中也与监察御史一样,负责巡视五城、京仓、通仓、巡盐、巡漕等差使。

朝堂上一件件事情落实下去,内宫中管事位子也有了决定。

苏培盛任懋勤殿首领太监。原懋勤殿张起麟雍正二年四月十二日时任总管太监。

宫殿监督领侍太监陈福。乾清宫总管太监王以诚、王朝卿。传奏事首领太监刘玉、王进玉、贾进禄、王钦、张玉柱。养心殿太监焦进、刘二奇、王元勋、刘保卿等十六人。尚乘轿首领太监萧二格。

新皇刚登基时候规定的,宫女嬷嬷四品官、五品官,有饽饽等人担任,在六部衙门周围找一个小院子,名地球和平司。原来粘杆处之人没有被启用做官进入朝堂的,都进去。

朝廷官员们遗憾且庆幸于,册封皇太子一事暂时不需要上心争斗了。纷纷关注皇上收拢皇权从六科开始。都在紧张观望,地球和平司,是不是明朝那要所有官员痛恨不齿且闻风丧胆的锦衣卫。

老百姓则是更为关注朝廷驱除西洋传教士、整顿生祠、豁贱为良等等关乎自身的大事。

“广皇仁,端风化”。整顿生祠大大有力民生。驱除部分西洋传教士是为了维护大清传统文化。整顿生祠是为了整顿吏治。豁贱为良则是从法律上肯定了贱民身分地位的改变,使沉沦数百年的贱民得以新生,有利于解放这部分生产力,因而得到大清老百姓的全力拥护。

当然,也有一些人以不花钱欺压贱民为乐,对此命令有点不习惯。但是有钱的人,乐子多得很,大不了花点儿钱呗。没钱却性恶的人,也有其他方法行恶或者不得不收敛。不管怎么说,四爷听着苏培盛叭叭叭讲四九城人的议论,略微放心。

至于命令下达之后,各地进展不一,有学生不舍得教导他们的西洋老师,导致地方官员行动迟缓。但是,这次的驱逐传教士对天主教是一次较大的打击,各省大小教堂,或改为仓廒,或改为书院、官所、病院。

庆王胤祚因此,以国子监祭酒的名义,邀请各大学院的院长前来北京圈在一个院子里,领着一群侄子们官员们严厉整顿全国学院。尤其学院中的老师们、西洋传教士老师们。特别是那些,一个学院18个官儿,15个老师的“合情合理合法”情景。

他动作快速决绝,不到两个月,抄家罚没银子流放砍头血流成河。

举国震惊。

老百姓拍手称快。天知道他们为了孩子上学求爷爷告奶奶受了多少罪明明这是朝廷国库的银子正式办的公学院,却不能送孩子进去。好不容易送进去了还要交钱否则本身就学校领导压榨的疲惫不堪的老师们根本没有精力搭理你的孩子。

但此举引发朝堂地方官集体抗议。皇家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大清一朝不光不重用士大夫,多了一个八旗军政不说,还要给普通老百姓普及办学官员们妥协了,要普通老百姓识字,毕竟现在作坊需要识字匠人。

可大清朝廷又要阻止教育分阶层,这是真要泥腿子们科举当官儿分蛋糕不成

新皇登基恩科,举子们汇聚北京,上万读书人到礼部绝食抗议。

四爷听到小太监刘玉惊慌汇报,只有轻轻的一句“哦”

隆科多领着兵马将这些举人全部押送刑部大牢,各地方有前途的举人进了大牢,各地士绅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