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第 184 章(7 / 17)

给六品顶戴荣身,以备召用保举孝廉方正,地方官必须详稽事实,如其中果有德行、才识兼优,堪备召用者准破格保举。若所举不实,除本人斥革追究外,其滥行举荐各官照滥举非人例分别议处。

在场的大臣们恭敬的脸孔上都是隐秘的委屈。

大清为什么需要不断扩充博学鸿儒科一开始是江南汉人不想科举不想做清朝的官儿,朝廷为了拉拢民心特设的。现在,变成了朝廷另一个取才之道,隐隐有压住八旗科举的势头。

至于举荐孝顺的人那自然是因为我们的皇上他革职太多贪官,官员不够用啊。

皇叔们、皇子们感受到养心殿的气氛压抑,装没看见。

弘晖微微欠身,恭敬道“阿玛,最近江南又出来不少冤案,奇案,都是有关贱民。最残酷的一个是一位贱籍女子为了获得良民身份,杀了一户人家住在庄子上的女儿,冒名顶替。之前朝廷有恩赐,只要去边境定居,贱民便能领良民户籍。但是,江南还是有很多贱民。”

四爷端坐品茶,淡淡点头“贱民的存在,还有很多。确实是问题。”

大臣们眼皮子一跳,皇上是要豁贱为良不可能吧

沉默中,却是蒋延锡猛地站起来,陈词道“皇上,臣认为,贱民制度是千古以来一大弊病,算起来,能算到夏商周时期。在前朝正式变成世袭。至今经过朝廷一次次鼓励贱民去边境,贱民的存在仍比较普遍,如山、陕之乐府,绍兴之堕民,徽州之伴当,宁国府之世仆,广东之蜑户,苏州之丐户等。他们被列为正式编户的四民民户、军户、商户、灶户之外,被剥夺了种种权力,受尽了社会的歧视。四民所从事的职业,他们不能涉足;四民所穿之常服,他们也不能享受。贱民为摆脱自己的社会地位,经常进行斗争,以至造成“案牍繁滋”,讼端不止。且我们大清地大物博,本来就缺少人口,地方作坊从高丽日本雇佣人工,却不用贱民。如此危害重重,臣建议,压良为贱,前朝弊政,亟宜革除。”

蒋延锡站出来,四爷不意外。蒋延锡的兄长蒋陈锡贪污三百万两白银,抄家只抄出来二百万两,蒋延锡领着一家人给承担剩下的一百万两银子,请求其侄子侄女留在老家而不是流放边境,四爷答应了。他感动之下,急需表忠心。

只是他一站出来,说了一番话,四爷面带欣赏,其他大臣们便坐不住了。

大学士嵩祝站起来道“皇上,老臣听说,如今江南民风开化,年轻人越发受到心学和西洋书籍影响,贱民自然也受影响。贱民不甘心再做贱民,想要良民户籍,却又不敢去边境,才在地方上频繁闹事。老臣也认同,蒋延锡所言,压良为贱,前朝弊政,亟宜革除。只是,之前的贱民获得户籍,是通过去边境效力。他们若容易获得良民户籍,必然导致其他人不服。”

户部尚书徐元梦欠身道“皇上,老臣认为,贱民便是贱民。他们世袭几百年,乃是这片土地上既有之罪人。他们既然想要获得良民身份,便要去边境效力。不想去边境,却在地方上杀人闹事,当严惩。”

徐元梦一开口,保守派大臣们纷纷出言,言辞恳切,都是反对。

四爷的目光扫向其他一直安静的大臣们,王剡颤颤巍巍地起身道“皇上,山、陕乐户的祖先,不是罪人,他们是明朝永乐帝夺天下时追随建文帝,而不肯归附的官员。永乐帝得天下之后,惩治了这些官员,并将他们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乐妓,世代相传,久习贱业。他们不仅没有正常良民的合法身分,而且还经常还不断遭到地方绅衿恶霸的蹂躏。以至数百年来不能跳出火坑。老臣认为,皇上慈悲注意到他们,可能正是他们恢复清白身份的时候了。”

“另有苏州府常熟、昭文二县丐户籍,乃出当年元末明初明太祖皇帝的敌人陈友谅的手下的后代,男子不许科举高升,女子不许裹脚高嫁,世代丐户。成王败寇,说是罪人,确实是罪人。然,老臣以为,也不是罪人。三百年过去了,皇上仁育天下,泽被苍生,老臣恳请,恩赐于他们一个良民户籍。”

王剡在小太监的搀扶下,郑重地磕头恳请。他作为江南文人,传统理学大家家族出身,他知道乐户的祖先们忠于大明皇家,忠于大明朝,始终不认同朱棣夺位的过程和残暴。在他心里,那些人的祖先反抗朱棣,都是真正的大明忠臣良将。他也同情苏州丐户,他也不认同明太祖皇帝的处罚,成王败寇但又何至于此残忍

王剡年纪大人老糊涂,一般不上朝也不做事。但他地位高,他出言了,其他要反对的江南大臣们都哑巴了。

江西人李绂突然起身,挨着王剡一起跪着“皇上,臣惭愧,臣一直以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自豪,臣一直以自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自豪。可臣却没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认为正常。这片土地上的人历经几千年,从夏商周到如今,却还有贱籍,世袭几百年的贱籍。其中还有忠良之后,臣请罪,臣恳请皇上废除贱籍,恩赐良民户籍。”

四爷心里一叹,面上无表情,慢声道“朕之移风易俗为心,凡习俗相沿不能振拔者,咸与自新之路,所以励廉耻而广风化也。苏培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