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 181 章(11 / 17)

3300两、房一所”沉吟。

继续看下去,山东摊丁入亩后,鼓励百姓开荒,本是好事。可有些地方官,百姓开荒一亩报十亩,上为了政绩欺瞒朝廷,下为了随意增收税银。百姓怨声载道。

山东从康熙45年至53年的8年间,以存贮粮食为名,累计收银312多万两,但这些国家的钱只有93万两被用来向百姓采购粮食,剩下超过六成的银子就被各级官员私分了。以时任山东巡抚的蒋陈锡拿大头,登州知府李元龙分得最多。

自从康熙52年康熙二废太子,四爷一家被流放南海,几年战争,吏治一直没有整顿过。官员体系冗杂臃肿,贪污,也冒头了。

四爷拿起放置一边的,山东巡抚谢赐履的请罪折子。清流谢赐履是人人皆知的诚亲王亲信,官声清廉,为人灵活不得罪人。而山东作为人地矛盾最尖锐的省份之一,官员虚报夸张报百姓田地亩数等等乱象,刑部侍郎黄炳性格偏强势,更适合山东目前的情况。

朱笔落在奏折上好的宣纸上,四爷做出批示升谢赐履以佥都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黄炳调山东巡抚。

蒋陈锡已经去世,但银子要追回来。

蒋陈锡有个亲弟弟蒋延锡,四爷正打算重用,等蒋家补上来银子若蒋陈锡因为已经去世无法定罪,李元龙一个大活人,该怎么定罪呢

苏培盛进来通报“皇上,张廷玉请见。”“要他进来。”四爷头也没抬。

张廷玉进来,行礼“奴才给皇上请安。”

“衡臣先坐。苏培盛,上茶。”

张廷玉是来送扩大奏折制度章程的。他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了一个屁股边儿。一个小太监进来上茶点,他大着胆子看一眼皇上。

皇上通身没有岁月走过的痕迹。

光看侧颜线条,就还是给人少年郎感觉的那张明朗俊脸。

果然认真中的男人最有魅力,专注的神情,深邃的五官,偶尔皱皱眉,书房里静得只听见毛笔在纸上的沙沙声,时光安静的美好,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

阳光香茶香点心甜香钻入鼻孔,茶几上还有一碟清洗干净的水果,有苹果、桔子、葡萄、红枣。窗台上一盆帅旗开的正好,菊花中的奇品,枝条灰绿色,花型肥美、威武雄壮,花瓣正面是紫红色,中心筒状部分是黄绿色,整个花体的色泽显得十分明快,看着就很舒服。

张廷玉不由地微笑开来。

上天厚待。这么多年过去,皇上还是曾经的少年郎四爷。

思及这段时间,皇上处理吴存礼一案的手法,可能是顾忌太上皇的面子,也可能是当皇上了,不能和以前做皇子时候明晃晃地喊打喊杀了。张廷玉心里叹息,有点心疼皇上的隐忍。

太上皇是千古最有人情味的皇帝。

皇上,可能是最严苛的皇帝。

四爷处理完手头的奏折,放下朱笔在童趣满满的胖虎笔架上,用目光示意张廷玉。

张廷玉起身,麻利地从袖筒里掏出来准备好的章程折子,弯腰双手奉上。

苏培盛走到跟前接过来,回转捧给皇上。

四爷打开,仔细翻阅。

张廷玉拟定的章程奏折按其内容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类,以奏事折为主。无一定规则与程式,不列入国家的正式官文书之内。京内外官员,不论官职大小,对凡属宜守机密或应速递上闻的国家庶政,都可以用密折先行奏闻,然后再用题本正式奏请批示遵行。

奏折送达宫中,由皇上用朱笔批示后,称“朱批奏折”。朱批奏折在发还具奏人遵行之前,照例由内阁文书官抄录一份,以供有关衙门传抄执行和存案备查,称为“录副奏折”。也有少数奏折,皇上不加批示,以原折交内阁存档,不再录副传抄。还有个别事关机密之件,或因具奏人的请求,或皇上认为不宜公开,即留在宫中,不发交军机处抄录,称作“留中”。

而只要得到皇帝的特许,即使是微末之员,甚至寺庙的主持和尚,也可以上折奏事和谢恩。

张廷玉起身鞠躬行礼,面色凝重“有关奏折管理,奴才建议,凡皇上的朱批奏折及他本人批过之折,在发还具奏人遵行后,必须于年终汇总缴还皇宫保存,个人不得私自留存和抄录,并且从此成为定制。此前,太上皇也曾有过缴回“御批”的规定,但未严格执行。然太上皇和皇上的亲笔朱批,当作为国家文件妥善保管,不应留存民间。”

四爷放下折子起身,从御案后走出来,拍拍张廷玉的肩膀。

“衡臣说得对呀。这次,和以后,要严格执行奏折回收。还有吗”

“有。”张廷玉思及这段时间皇上的忙碌,鼓起勇气“皇上上午批复内阁转奏的国家大事奏折,晚上批复直达奏折,除了日常政务早朝外,另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比如这段时间的秋审,皇上您的时间若直达奏折越来越多,臣担心您休息时间不够。”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有孩子们帮忙看折子,四爷要花的时间更多,因为他还要教导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