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 174 章(4 / 17)

点回去休息吧。郭木布,扶着王剡回去休息。”

“嗻”

侍卫郭木布上来,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王剡,硬是将他扶了下去。

大臣们因为康熙的决断,狠狠地松一口气。不少人偷瞄王剡颤颤巍巍的背影,后背一身冷汗皇上罚的朱天保等人还历历在目那,王剡真是要人命。下次站班,可不能和王剡站一块儿了。

四爷八风不动,好似连呼吸都静止了,好似和整个大殿化身为一体,变成了一颗盘龙柱子。

康熙因为王剡的这一掺和,情绪低落,一个多时辰的早朝下来,累的他走路也不能保持仪态,眼睛示意身边的礼仪太监。太监机灵地高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群臣行礼高呼“臣等恭送皇上”

康熙酱色朝服的一角也拐弯了,大臣们三三两两地快速离开大殿,好似他们多耽误一秒,就是停留在“二爷”的事件中会被牵扯上一样。

四爷也抬脚离开。

胤祺胤祐等一干弟弟不由自主地跟着四哥,说实话,康熙因为胤礽几次大开杀戒抄家贬官等等牵连一大片,他们也害怕。跟着四哥才有安全感。

胤禩忍不住望着四哥雍容持重的背影,咬牙切齿。四哥真是好定力王剡明明是为了帮他故意提出来二哥,转移群臣的注意力。可是四哥明明知道,却能对汗阿玛训斥王剡表现的如此事不关己好似他和王剡不认识一样

混账雍正可不是最狠心的

就连他最疼的胤祥,弘晖等孩子们都还在前线那,他连一点想念都没有

胤禩愤愤不平地跟着兄弟们一起离开了。

有四位大学士连同六部尚书一起发起裁减官员、将士们的行动,随着一匹匹报信的快马,发到各个省份州府。都是谁谁的同年、同乡、连襟、亲家各种关系,收到信件都知道吃空饷的事情闹大了,四爷关注到了,赶紧地,拿出来一个态度,该低调的低调,该裁减的裁减。

一个月,京官们也被裁减下去一批,大约五百个,全国上下加起来有五千八百七十三人。加上因裁官而无形中裁去其官员附带文书皂吏编制,相当于共裁减文武官员皂吏近万人。九品以上的就有2000人。真的是很多了。

康熙很满意。大臣们肉疼。可也顾不上肉疼了。裁减下去的人,要安排好啊,不能引发乱子啊。干脆,都罚款罚去边境效力吧。正好青海西藏等地方打下来了,要派人去。

四爷不满意。他的预期是裁减掉三万人。

康熙和群臣都知道四爷不满意。

君臣都暗自庆幸现在是打仗的时候,他腾不出来手折腾,再次再次叮嘱自己的同年、同乡等等同僚们同袍们,管好各自的衙门和大营,低调低调再低调,河南那样的事情千万不能再闹出来了

当然,有注意到的老百姓是欢呼庆祝拍手称快的。

官员冗杂的害处肉眼可见,官名与实际职权不一致,因而职责不明,上推下卸,互相推诿,政事淹滞。且机构繁复,彼此牵制,导致重床叠加,闲官过多,效率低下恶果。更是良莠不齐欺压百姓助长不正之风等等造成恶劣影响。

裁减了近万人,大清官场各大衙门军营的风气为之一振,民间都是夸口称颂的声音。

五月初一大朝会,大臣们抢着发言,再次提出来康熙登基六十庆典的事情四爷您看,马上是皇上登基六十大庆了,我们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啊。我们保证吃空饷的不闹事不抢功劳了只是挂名领朝廷俸禄

当着老父亲登基的六十大庆在前,四爷确实不好找不痛快。

康熙咳嗽一声,面对群臣加倍的热情,却还是拒绝道“朕还是不想操办。”

大臣们可纳闷了,皇上您怎么还是不想操办呀

其实,大臣们能提出要在明年冬天举行庆贺典礼,说明这事已经开展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首先,为皇上举办庆典这件事情,肯定不能由皇上本人提出。好比历朝历代的皇帝从来不会自己说要修缮园林庄子,而只能是亲近大臣们提出修缮,从而表达对皇上的关心。君臣惯例嘛,都是在你退我让中达成一致。

因此,康熙本人的庆典,理论上只能是大臣们来提,诚心诚意三番五次地提,从而表达大臣们对皇上的孝心。

其次,既然大臣们向皇上提出举办庆典之事,说明他们一定早就做好相关准备了,也得到了皇上的默许了。否则,如果等到皇上答应了,大臣们再去准备,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大臣们不明白,误以为康熙是故意推辞以表仁慈爱民,赶紧贴心地再再再再再次恳请。言辞恳切,理由充分。周知中外、普天同庆。

至此,面对群臣的数次邀请,拿出来的一份万分符合康熙心意的流程单子,此时的庆典筹备活动已经处于正在进行时。以康熙的圣明,他再不愿意,他也不愿意显得自己不近人情了。

因此,康熙勉强同意在明年三月举行庆典。但是康熙为此加了一个前提

“朕还是想着,朕应该前往盛京三陵,举行大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