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 174 章(2 / 17)

有知情人瞄着康熙的面色变化,低了头。

康熙那真是怒了。

丝毫不遮掩的怒气勃发,威严的目光看向刑部所有官员。

刑部官员不由地头皮发紧。

刑部尚书张廷枢,陕西韩城人,父亲张顾行,官江安督粮道。难得陕西出来的士绅人家,康熙为了鼓励边境省读书风气特意提拔,再加上他是八爷党的人,在当时可以挟制废太子胤礽的势力,他本人擅长钻营也有一定能力,等等原因,要他步步高升。

从废太子的吏部到四爷的工部,再到八爷守着的刑部,他逐步从八爷党变成保皇派中间党,做事越发老练圆滑。这样得罪地方实权总兵的事情,他是能不管就不管。其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却没想到,要杨汝谷给捅了出来。

他在心里恨得骂杨汝谷寒门出身不懂官场规矩,面对康熙的冷眼却是虚汗直冒,忙慌出来表态“启奏皇上,河南巡抚杨宗义上奏这件事,是臣疏忽,臣请罪。”说着话,人就跪了下来,磕头请罪。

康熙黑沉沉的一张脸,目光扫向满殿大臣。

河南巡抚杨宗义,汉军镶白旗,祖籍山东。为人胆小怕事,胜在谨慎守礼不惹事。康熙和朝臣们都知道。杨宗义管不住河南的兵痞子们,将事情上奏,这是他的做法。可张廷枢拖拉不管,这就是故意的了。

康熙看着不断磕头的张廷枢,冷冷一笑“既然如此,那就有刑部尚书张廷枢前往察审。高其倬,你也跟着。”

高其倬刚从成都回来翰林院,正等着皇上给正经官职那,哪知道被委派这个任务。官员出京一般都是两个人,互相监督互相提点。可明显皇上对张廷枢不满意了,要他监督张廷枢行动,他赶紧出来官员队伍,恭恭敬敬地躬身道“嗻。”

张廷枢也知道皇上的用意,磕头领命,表情越发悔恨忠诚。

就在众人以为这件事要结束的时候,康熙又说“传闻此等人皆诡冒营兵,伙同二三百人诈扰百姓,不独河南一省,别省亦有。他命各省严查,九卿等议。”

“臣等遵旨。”

大臣们齐声应着雷鸣般地响亮,都在心里嘀咕。

皇上您什么态度查到什么程度给一个话儿呀。现在打仗的时候那,地方兵痞子们再嚣张,也要忍一忍呀。

安静中,四爷站出来躬身行礼。

“启奏皇父。儿臣请命,主理此事。”

康熙眼皮一跳。

群臣被吓得眼泪都要飙出来。

大清和平二十多年,危急时期,举国备战,国人激情澎湃,地方上爆出来的内部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一直整顿吏治,官风清明,但是你添加一个亲戚,我加上一个族人富商,不做事挂名官员们越来越多,将士们越来越多,各地方军政两方吃空饷多不胜数。

之前康熙也早就有意要裁减,四爷也有意请命。但这这样得罪人的事情,康熙不想要四爷接。四爷忙着筹备粮草一时也顾不上,但是除了四爷没有人做,一直拖延下来。

四爷严肃脸,声音清晰有力“官员冗杂、士兵吃空饷,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大宋包拯曾经大声疾呼,设官浸多,本朝繁冗之甚也。都察院、大理寺等各官衙门的下属台寺之小吏、衙役。地方上各衙门私自增加的勤杂员外郎。”

说到后面,颇为无奈的样子。语气也是平静,好似在说阴了五六天终于今儿天气放晴了,太阳真好的无奈。

“儿臣这两年,在筹备粮草的同时,偶尔遇到地方官员报上来的请功名单,上面的名字非常生疏,不用查探稍作询问就得知,这是挂名之人,只为了占功劳吃俸禄享受身为大清官员的种种特权,平时根本连衙门也不去,有的借权利走商,有的流连花街柳巷,影响极其恶劣。”

康熙重重地咳嗽一声,狠狠地瞪一眼惹事的老四。

四爷感受到群臣委屈、愤怒且不敢言、担忧、害怕等等情绪,眉眼低垂,一片安静。

满殿的大臣们已经惊呆了。

四爷您在说什么

您要裁减官员将士们

前线正在打仗的时候

在民间造成不好的影响算的什么谁在乎民间老百姓什么想法四爷您不能光顾着那些泥腿子贩夫走卒不顾我们呀只是吃一个空饷而已大清朝廷有的是银子不去衙门才对嘛,不懂怎么办差也不瞎掺和。

咳,吃空饷还要领功劳,确实有点儿贪心哈。可这也不是大问题嘛。

大臣们偷瞄四爷。皇子们面色惊慌,站在四哥后头的弟弟们偷偷看四哥,前头的胤祉动动脚步想要站出来,可他喉咙堵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康熙再狠狠地瞪一眼老四,厉声道“这个事情,你都知道了诸位爱卿哪一个不知道没有人提出来,那就是说这不是大问题嘛。”脸一沉,幽深莫测的目光看向所有大臣。

“有关地痞流氓冒充将士们扰乱地方百姓,要严查。但是也要注意方式,不要扰民。”

群臣都傻眼了。

皇上您老人家是什么意思不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