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 135 章(8 / 9)

穿卒字衣服的一群狱卒们面对这伙“财神爷”,无视他们的叫骂闹腾,笑呵呵的举着手里的菜单。

“一碗红烧肉,十两银子。一碗碧粳米,十两银子。一床干净的新被子,十两银子。公子们,我们不识字,不会算盘,统一十两没有银子不要紧,告诉我们,你们的家人是谁,我们自己去拿。”

“你们这些狗奴才”有学生红着脸破口大骂。“十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

一个老狱卒一点不恼地嬉笑着“这位公子,不瞒你说,我这里还有一个名单,就是你们的父母亲友送来的银子名单。你们的伙食被褥床铺,按照银子。没有送来银子的公子们,就只能委屈你们安生一点了。”

拍拍手,立即有四个狱卒不停地朝牢房里搬东西。

牡丹绣花被子、老红木的雕花桌椅、棉袄毛皮大氅毛线绒衣等等,甚至一张整的雕花绘凤拨步床也有。

随后就是一个个贴着名字的红漆大食盒被拎进来。

牢房里瞬间安静下来。

蹲牢房和蹲牢房,也是不一样的。

学生们一个个喜极而泣“我的,我的,谢如龙是我”“我的在哪里我家里一定送银子来了”“我有银子,我身上有银子,我要吃行云阁的油炸小黄鱼”

孩子进了国子监大好的前途那,却突然进了刑部大牢,谁家不是出银子使劲打点只有几个来自外地在这边没有亲友的,身上现银子也不多的,表情黯然地回来铺着稻草的牢房,端起来“猪食”,艰难地吃着。可他们也有仗义的同学们帮着,一人分一碟子菜,扔下来“猪食”吐一口唾沫。

他们的对面犯人们,闻着诱人的饭菜香流口水,看着他们碗里的“猪食”都想抢,不少人疯狂地摇着围栏喊着“狱卒,他们不吃我们吃。我们吃”

刑部为了特别照顾学生们,伙食是有荤有素大油炒出来的。只是他们都吃习惯了精心烹制的山珍海味,吃不习惯平民的食物了。

“能读书,还能读进国子监的,即使是硬考进来的,家境也都是相对普通人家都好很多很多的。他们被娇养着长大,自然受不住了牢里的苦。”施世纶和钱大人感叹一声,端起来面碗用一口,饥肠辘辘的肠胃缓和,心里的叹息却是更甚。“刑部抓来这么多学生,他们的父母长辈们不得闹翻了天。”

那女子和尚挑着面里的葱花到一边,吸溜一根面条下肚,闻言冷笑“活该他们锦衣玉食的,皇上好心,给穷人家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大部分只是识字而已,再怎么读能比得上他们的资源他们就嚷嚷着不给穷人读书。其心可诛”

任县令端来一个酸菜大肉锅子,放在桌子上,陆续有幕僚仆人端着荤素烫菜来,时令小咸菜摆上大方桌。任县令一边端着碟子烫菜一边恭敬地笑“诸位大人、大师,快吃菜,快吃菜。别光吃面。这呀,是县衙里自己腌制的,没有拿老百姓一棵菜。”

县衙的后院里摆开三个长方桌子,任县令的家人老小一桌,侍卫们一桌,大人、大师们一桌。

钱大人见每个桌子上都有菜了,点点头,夹一筷子咸菜疙瘩,吸溜一口面,感叹道“一本论语大约二两银子,所有的书本费用,笔墨纸砚等等加起来,一般人家即使知道读书是最好的出路,也读不起。所谓的寒门贵子,是能读得起书的人家中相对条件差点的,耕读之家、书香门第。普通老百姓,算不上门。”顿了顿,又道“还要有名师、藏书。我家里有银子,但我家里也请不来名师,藏书也没有。只是我捐官那会儿,宽松。不像现在。”

任县令搬来一个小板凳在最下首坐下来,思及自己这些年偷偷学识字摸爬滚打的苦,拿起来筷子端着面碗却是吃不下,一声叹息,道“钱大人您是好官,您捐的学校,要孤儿孩子们多少识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出去干活也能打个算盘,这是救苦救难的大菩萨。”

“我要是菩萨,我们皇上那是佛祖玉皇大帝。”钱大人一脸小媳妇的笑。施世纶愁眉苦脸“大人,您说的都对。可是皇上此刻一定愁着那。一开始下官以为门头沟最难,没想到,国子监更难。”

钱大人乜他一眼,夹一筷子烫酸菜进面碗里“那些,自有婆婆们去管。我们将门头沟处理好了,就是天大的本事了。”

“这话对。”任县令笑着接口。“我们这点本事,能给上头的佛爷们减轻点压力,就是阿弥陀佛了。是不是大师”问向一直不说话的中年魁梧和尚。

这和尚,正是四爷府上的性音大师,放下面碗,打一个佛语“阿弥陀佛。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施世纶无奈地喝一口面汤“大师,我们都是俗人啊。”

那女子和尚饽饽,一个白眼道“享受的时候说自己是人上人,办事的时候又说自己也是俗人普通人。”

在座的人一起哈哈哈哈大笑。施世纶苦笑连连“倒是施不全矫情了。大师您骂得对。”

女子和尚饽饽待要说话,不防性音大师手中一根筷子激射出去,众人吓了一跳,一眼看去,筷子插在地上,插着的居然是只蜈蚣看那身形长度和鲜艳的颜色,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