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 121 章(4 / 7)

经营用心对待匠人有良心,藏富于民,则朕无西顾之忧。”

这是康熙第一次表示出来,他要外儒内法用心墨家。

在山西,康熙在太原检阅驻防官兵。在五台山,众人参观寺庙田地,面对正在收割的玉米丰硕的果实,纷纷写诗词,太子也有一首

“凤刹虹幡碧落悬,盘空磴道白云穿。上方恍在诸天外,积雪疑从太始前。曼陀花雨纷纷落,总为君王种福田。”

众人都大声夸好,这不光是因为太子的身份。太子于诗词一道上的修为,比不上容若这样的,但和当世大家一样好。

康熙也挺骄傲太子的才华,摸着胡子微笑。

胤祥找一颗干巴的不长玉米只长杆子的玉米,剥了皮在嘴巴里当甘蔗啃,听见众人花团锦簇的喝彩声,眼睛一眯吐一口玉米渣,赞美道“太子二哥的诗词情感真挚。”一转头看向康熙“汗阿玛,儿子才发现,太子二哥的诗词,都是写给汗阿玛的那。”

说的康熙一愣,太子也愣怔。除了负责画画的四爷、帮助阿玛画画的弘晖没有关注,众人更是一时懵住。

太子和四爷闹成这样了,四爷的十三阿哥帮着太子

弘皙不知道其中的原委,听了这话只满眼崇拜地看着阿玛。

大臣们一个激灵。陈廷敬第一个感叹道“皇上,臣等没有注意那。臣记得大部分太子殿下的诗词文章,确实是都写给皇上您的。如此父子情深,千古为曾有之,大清的福气啊。”

其他大臣紧跟着夸夸夸。

康熙听着,看一眼还没回神的太子,心里一暖,再是鼻子一酸。

这话有胤祥说出来,倒是要他格外地感动。他勉强忍住情绪,只笑道“也就老十三跟着他四哥学的,小机灵鬼儿。”一转头,转移话题道“胤禛,你也写一首。”

胤祥一听,一边跑近前一边喊着“四哥,汗阿玛要你写诗词。”

抱住玩着颜料的弘晖,给四哥挤挤眼。那着急暗示的模样,看得康熙上前一步抬脚就踹“要你四哥自己写。就他的水平,能写出来一首打油诗,朕就满足了。”

胤祥抱住弘晖闪身跳开,脸上嬉笑着,着急地给四哥递送眼神。

太子看着十三弟一眯眼。

弘晖还没明白,好奇地看十三叔“写诗词哦”

“写诗词,弘晖的阿玛写诗词。四哥”胤祥大喊一声。

四爷因为他们的动静,一起身,看向生气的老父亲,等候的弟弟儿子众人,再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麦子地和玉米地,忙碌收割麦子掰玉米的农人,略一思考吟诵道

“雨润郊原奉豫游,勤民御辇向西畴。摇空翠浪沄沄起,覆垄黄云冉冉浮。伫看比屋连枷动,击壤声中麦有秋。”

咳咳。

咳咳。

要不说四爷就是四爷吗就能当着皇上的面儿,落点在“麦有秋”。

“哇四哥壮哉”“哇阿玛最棒棒”伴随着两道声音,是十三阿哥和弘晖蹦跳的欢呼鼓掌声,叔侄两个一起,敬仰崇拜地看着四哥阿玛。

众人“”

康熙“”

太子冷着脸。

弘皙奇怪地看向阿玛。

可那叔侄两个还在不停喝彩,而且他们的动作表明,他们是真的觉得好胤祥敬服四哥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弘晖是听不懂阿玛做什么都是最棒棒。

四爷目光微合,不禁微笑开来。

晚上,康熙在五台山顶的寺庙摆农家宴喜,大多人都喝醉了。

太子大醉中,弘皙扶着他,他对着五台山上的竹林即兴念诵“为爱临流凤尾斜。不将丹粉斗春华。月影忽筛纹错落,风茎未改骨槎枒。多应预兆江郎梦,斑管纷披五色霞。”

这是写给母亲的。

康熙听得心神大震。

康熙因为太医管制,没有喝醉,没想到听到太子如此情真意切地思念母亲。康熙和弘皙守在太子的床边,默默地看着太子,再思及白天胤祥说的话,格外地怜惜太子。

胤祥本来也要陪着,被四爷硬拉出来。四爷照顾胖儿子弘晖先睡觉,听小厮王之鼎说了白天的事情,和十三弟一起散步五台山顶。

临风揽月,不光是胸襟大开,更因为这里是夏天的避暑胜地,到了秋天格外的冷,两个人都被冷的穿着厚衣服披上披风,带着瓜皮帽。

站在山顶看夜幕上的月亮和星星,格外的亮。四爷仰头,看了好一会儿,一低头,轻声道“十三弟,四哥希望你好好的。”和月光一样清冷的目光,看着十三弟长成的少年人意气风发,四爷的眼神,不容胤祥逃避丝毫。

胤祥疏阔明朗的面堂倔强地紧绷。

四哥看出来他故意讨好太子了

他是不是装的很不像

四哥是不是很生气很失望

他微微低了头,不说话。

四周无人的台阶上,临着前方绝壁万丈,武僧们手中的火把在夜风中噼里啪啦地响,那要世人牵魂动魄的牵牛织女星,在冷清的秋夜里还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