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 118 章(4 / 8)

他们冒死前来找四爷,虽然做好了被送进大牢的准备,可到底是害怕。

用饭的动作很是僵硬。

一道道美食端上来,女儿红的美酒也上来,众人举杯纷纷敬酒,四爷小口抿着,挨个喝了,肃容道“家里有小儿,不能闻重酒味,只能喝这么多。”

书生们傻眼传说中四爷是奶爸,果然是真的

四爷举杯“爷对诗词不通,一向喜欢诗词写得好的人,你们都是大清的未来之才,爷和你们喝酒,高兴。今日有缘见个面,敬诸位一杯。”

书生们忙站起来举着酒杯一饮而尽,已经有了几分醉意,酒量不好的脸脖子都红了。

四爷微笑“都坐下。人都说当今十大才子,施润章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宋琬宋如丰的诗,颇有杜甫、陆游之风,听钟鸣一诗中写道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无纵横。白头老鸟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读之催人泪下。同欧阳令同饮凤凰山下一诗中写道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到,莫将征税得桃花。爷都很喜欢。爷知道有文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爷打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大清的百姓,不那么苦,苦中有一点乐呵。爷人力微薄,生性惫懒,大臣们都年龄大了精力不济了,仰仗的都是诸位年轻人啊。爷期盼且相信,有你们在呀,一代比一代好,大清一代比一代好。”

书生们傻眼了。

四爷再次举杯“来,倒酒。喝酒。爷替父老乡亲们感谢诸位。”

书生们傻乎乎的,一脸呆滞地跟着倒酒、举杯,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眼珠子都红了。

你和四爷说大义伦理,四爷比你还会。

四爷“施闰章是一位真正的理学大家,以身作则,仁者爱人,在职期间,广建学院,教化治下之民。爷记得,他在大阬叹中写道杀人税无出,迟回伤我心宿甫既累岁,敲骨力难任。民顽实吏拙,素食惭官箴。当时呀,也是朝廷裁减官员,无辜裁了他,可是凡事,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老百姓苦留他,上书朝廷,那是真正的万民书,至今还收在文华殿里。汗阿玛每次谈及都说,先皇临终念着施闰章那,好官,性情耿直,要护着。”

施公子的眼泪流到面颊,无声地哭。

他父亲这些年因为家里丧事不断,身体不好,病退在老家,眼见大清天翻地覆的变化,天天念着“你们生在好时候啊,大有作为,想当年我们在乱世里头啊,难啊,都难啊。先皇难,官员难,老百姓更难,难得活不下去,想被苦一苦,机会都没有。”

其他人都低了头。

施闰章是好官,被裁减官员连带了,也有老百姓出头请愿。先皇临终还护着念着。之前那些被裁减的官员,若真有冤屈,老百姓能拍手叫好吗裁减一些,剩下的官员们才能收紧了神经,办差好一点,而不是拖拖拉拉的,要老百姓想办一点正常的流程,都要三请四请的,送礼送银子。

一番谈心,四爷什么也没说,又好似什么都说了。

士农工商分阶层,可再怎么分,有仁者大爱高吗仁者大爱爱的是谁为官者,不敬业、不求清官能官,自己的基本职务都做不好,何以为官就因为他们是士绅是,他们是士绅,他们天生高贵,可他们个人的尊荣,比国家兴旺、百姓福祉还大吗

可是他们是士绅啊。他们和皇家一起治理天下,到大堂不跪,犯法不究,顶多不办事免职了,哪有四爷这样不讲情面的

两种思想在他们的脑袋里乱窜,窜的他们的脑袋生疼生疼。

书生们一个个的,垂头耷脑的,又喝醉了,摇晃着身体大着舌头倒在地上哭嚎。

唯一没喝醉的四爷和众人告别,要赶来的苏培盛挨个送回家,北京没有家的,送去国子监等学院宿舍。

四爷六七分醉意,出来茶楼,被冷风一吹,醒了几分。

一路骑车慢悠悠地施施而行,欣赏路边冬天到来的第一株梅花,开始结冰的池塘,听着顽皮孩童骑着童车,玩着滑板的欢笑声,他自己也笑。

回来府里,在书房里洗漱沐浴,换了衣服,闻一闻身上酒气散去了,抬脚去正院。

遥遥地看见正院门口的一群丫鬟嬷嬷围着胖孩子。

“咚咚”随着拨浪鼓的声音不停地响着,眼睛圆、脸圆、身体圆的小胖孩子撅着屁股,先是一条腿翻过小门槛,接着两条腿进来,回头看着门槛开心地面对自己的成绩,兴奋地喊一声“阿玛”迈着小螃蟹步子,蹒跚地走着。“阿玛”再喊一声,举着手里的拨浪鼓,对阿玛高兴地显摆“阿玛,十三叔呀。”

四爷大乐,等着他走到面前,弯身给他正正歪掉的虎皮帽,看一眼拨浪鼓,笑着问“你十三叔给你送来的礼物喜欢吗”

“阿玛,弘晖的。”弘晖开心地摇着拨浪鼓“咚咚”,小胖手指着拨浪鼓上的配饰“阿玛,亮亮。”

“嗯,亮亮的好看。”拨浪鼓上是各色珠宝,对于孩子来说很是新奇。四爷一只手捏捏他的胖脸颊,抱起来,笑着问“给你十三叔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