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和大郡王这件矛盾,康熙心伤之下,没有处罚大阿哥胤禔,谁也不想提及,太子和郡王前来请安,他也没说什么,在所有人的面前都跟没发生一般。
五贝勒、六贝勒、七贝勒、八贝勒都有了正经差事,就连一贯不着调的十阿哥都有了对口的差事,兄弟们齐齐来给康熙磕头谢恩。
“汗阿玛,儿子一定用心办差,不辜负汗阿玛的期望。”
康熙冷笑,挨个瞅一眼,嫌弃道“这差事,是你们四哥给你们讨来的,你们只管不辜负你们四哥的期望就成了。”
包括八贝勒在内,五个兄弟一起腿肚子打颤四哥那个活阎王
兄弟们苦了脸,五贝勒带头哭诉道“汗阿玛,儿子们一定好好办差,和学习的时候头悬梁锥刺股一样。儿子们有不懂的,经验不足的,要是犯了错儿,您要四哥罚我们轻点儿。”
没出息的
康熙不想搭理任何一个,挥挥手“看你们的表现。”
五个兄弟真要哭了。
四哥给找来的差事,汗阿玛还是要四哥管着他们
十阿哥耷拉这一张福气的地主儿子胖脸“一定是四哥觉得我们太闲了。”
“那是。我们四哥喜欢自己闲着,惯会指挥别人忙得脚不沾地。”八爷磨牙又欠了混蛋四哥一个大人情
六贝勒一听,立即一挑眉,嗤笑道“没有差事的时候想要差事,有了差事又开始抱怨了不成”
“不是抱怨。是害怕。”七贝勒肃容解释。“四哥关心我们,四哥也是要求极为严格的。这是四哥的一片心,我们担心自己做不好连累四哥,也担心做不好挨四哥的罚。”
这还差不多。六贝勒满意了,拿眼一瞥八贝勒。
八爷苦笑“六哥,我一定好好办差。”
“好好办差是其一。好好听你七哥的话是其二。”六贝勒总觉得这个弟弟哪里怪怪的,下意识的就防备着。
“六哥,弟弟知道了。一定听七哥的话。”八爷面对这个牙尖嘴利还体弱的六哥,只能满口答应着。
十阿哥不懂他们的言语官司,朝他八哥一挑眉“八哥你之前说,要帮弟弟写几个剧本的,可别忘记了。汗阿玛要求接地气的,老百姓喜欢的,不是那文绉绉的,咿咿呀呀听不懂的。”
“知道”八爷肚子里不光装着一些技艺,还有很多话本儿,写出来故事不简单“剧本方面我帮你,你也要自己琢磨琢磨。芭蕾戏剧方面的,最好去找哥询问询问。”
十阿哥闻言面孔一亮“八哥好主意。谢谢八哥,哥哥们再会,我去翰林院找哥去了。”
说着话,人就风风火火地跑了。
五贝勒挠挠头,望着这小诸葛的六弟“走着”
“走着。先去工部报道。七弟、八弟,再会。”
五贝勒和六贝勒也走了。
八爷看向七哥。
七贝勒定定地看他,眼睛眨也不眨。看得八爷心慌慌强自撑住老天爷关上一扇门,总是慈悲地留下一扇窗户的。对有脚疾的七贝勒就是。他不担心七哥真能看出来自己是重生的,但他担心七哥不放心他。
“七哥,弟弟是一心办差的。”八爷瞪大眼睛,拿出他最大的真诚。“理藩院那,和其他国家的人打交道,弟弟哪里能疏漏了。”
“记得那里是理藩院,你是一心办差的就好。记得,不要掺杂其他的进去。”七贝勒凭直觉叮嘱道。
“七哥放心弟弟发誓。”
“嗯。走着”
“嗯。弟弟跟七哥走着。”
一连五个皇子都有了差事,前朝后宫议论纷纷,康熙心情不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个个的,在心里再怎么嘀咕,也不敢打扰他老人家。
心情不好,该孝顺的还是要孝顺的。康熙照常回去皇宫请安,和皇太后说话儿,听皇太后说孙子们的趣事儿,笑一笑。
“他们有这个孝心很好。”已经查明一切事情的康熙,淡淡的一句。
皇太后摇摇头“皇帝,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小家了。我一个老婆子,不给他们添麻烦就心满意足了。他们想着来看看我,我很高兴。”凡事不要太讲究,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我现在就愁啊,胤禛什么时候有孩子。”
“明年的吧。”康熙打开一罐瓜子,在茶桌上一个一个剥开,剥开的瓜子仁放在小碗里,推给皇太后。
皇太后笑着享受皇帝的孝顺,还是挂念着。
“这一去盛京,回来就是明年了。胤禛和他福晋要分开那。我听四福晋说,他给四福晋,院子里所有的格格们都分派了事情,争取她们小半年都不闲着。四福晋来问我,问皇贵妃,问德妃。我呀,大力支持。爷们又不在家,女子们天天守着一个房子做什么有点事情做人才活泛。”
“胤禛小子就会折腾。”
“那也是他有心,会疼人。”
“皇额涅,您看那小子什么都好。”康熙无奈了。“他呀,在工部也能折腾的天翻地覆的。刚给几个弟弟讨要了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