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噶尔丹已经不是他的大敌人了,他可以玩玩猫抓老鼠,亲自走一趟,震慑喀尔喀蒙古和沙俄。
再一看,儿子小脸白生生的,没有一点血色,又有点心疼了。
“格斯泰,抬着你们四阿哥去休息。”
康熙看向格斯泰的那一眼,吓得格斯泰的腿肚子打颤,强撑着上前,扶起来四爷,一眼看见他的状态,眼泪出来。
“儿子谢汗阿玛。”四爷咳嗽一声,靠着他耷拉着脑袋,真熬不住了。这一路追上来,那噶尔丹长在马背上,生在草原上,他武功再好也跑不过啊,硬是坚持着追了一天一夜,累得简直要吐血了,掉进沼泽里刚爬上来,又被老父亲带怒的一脚踹进去,铁人也要受不住了。
随后赶来的将军兄弟们,眼见四阿哥这般模样,再听大阿哥讲完经过,一起围在帐篷里看着他睡得香甜的小俊脸,捂着胸口,承受不来。
四哥四阿哥啊,您这是什么运气啊。
您说您要是没有能力也就罢了。
就连索额图此刻看着四阿哥,那都格外顺眼和同情您看看您,噶尔丹一撅屁股要跑,您就猜到了跟着追,追了一天一夜,马上天大的功劳要到手了,您能给噶尔丹跑了还自己掉进沼泽里了,直接追丢了
加上战时,已经耗了两天两夜的四爷可算能睡觉了,哪里管的上他们怎么想
即使康熙审问格斯泰,格斯泰被逼着说了实话,他也有把握,康熙只会欣然接受现实。
一个理智清醒的帝王,从来不会感情用事地对一个人喊打喊杀。康熙再恨噶尔丹,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噶尔丹已经不是对手,借着噶尔丹逃跑的方向追上去,一路用武力震慑喀尔喀和沙俄,收复边境人心,收获更多,更为重要。
康熙确实是如此。一时的震怒过后,明白过来三味了,面对磕头认错的格斯泰,只有一句“这件事,你做梦也不能说出去。除了朕,面对其他任何人,包括太子,都要坚持之前的说辞。”
“末将明白。”格斯泰浑身一放松,身体瘫软在帐篷里的地毯上,眼泪花花地哭着“皇上,四爷是真孝顺您的。”
“朕还能不知道那小子”康熙轻轻叹一口气。“打小儿就是鬼主意多。”
格斯泰跪着直哭“阿哥爷追了一天一夜。领着我们打冲锋打了一天一夜”
康熙心头一震,人朝椅背上一靠。
就觉得,浑身疲惫不堪,比他打仗还累,比他面对三个噶尔丹,还累好几倍。
他呆呆地望着虚空中的一点,好似看到儿子举着龙旗领人冲杀的勇猛,这要他满脸的泪。
他有一个好儿子,敢迎着炮火和将士们一起冲在最前面。
可他却必须抹杀儿子的功劳。
“打仗是打仗,回去北京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这才是对他好。记住了。”
格斯泰满腔的不甘不忿,却也只能憋着气回答“主子爷放心,末将都记住了。”
大仗打完了,噶尔丹也不着急追了,康熙表现的十分高兴,犒赏三军。
噶尔丹这次大败,将再无兴兵的能力。康熙命人在昭莫多山上树立石碑,记述了此次亲征噶尔丹的事情。
雁门关下的金戈铁马,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大事知多少
大草原的风呼呼地吹着,记录了多少人间酸甜苦辣
康熙直接带着大队人马和俘虏无数,回来北京。
太子领着满朝文武赶到郊外迎接,所有人都笑逐颜开。
九月十九,康熙再次带着五万大军出去塞外,第一站是呼和浩特。这一次康熙很有帝王风范,给噶尔丹送去招降书,诚真意切。
今朕躬复统军而出,各处亦调兵为备。尔等既失马畜、什物,无衣无食,穷困已极更无所之,天时渐寒,死在旦夕。朕不忍视尔属众、妻子仳离寒冻而死,特降敕招抚。尔等果悔前愆,能来归命,朕不分异同,无不豢养,俾得其所,各安其生。各当来降,朕必使尔等富贵,咸得其所,毋疑毋惧
为了显示诚意,他还命人抄写招降书,发给边境所有百姓噶尔丹你看,朕告诉天下人朕对你的承诺,朕若失信于你,就是失信于天下。
还要京城的太子和皇太后,将俘虏中的一些特别人,噶尔丹一个亲信大臣的老母亲,送来呼和浩特,他再送给牛羊牲畜,珠宝佛尊,真的送还给噶尔丹。
噶尔丹自然不信康熙的诚意。
康熙也不指望他信。
他的目的是准格尔的民心,因为这些俘虏回去,必然大声赞美大清的好,反对再有战争。
也是做给边境上的其他王公们看的帝王胸襟。
噶尔丹迟迟不投降,他的下属们都人心惶惶,真怕康熙不再仁义杀了过来。而大清的将军们、边境王公们纷纷主动请命抓拿噶尔丹,康熙都拒绝笑话,噶尔丹抓住了,朕岂不是要打道回北京了
康熙一副仁慈的模样“噶尔丹已经是穷困之地,朕不忍心啊。”
康熙在呼和浩特打猎拜佛各种活动展示大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