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端王遇害(1 / 2)

一个字轻飘飘的落到礼部尚书耳中,他却是如同浑身炸了毛一般忐忑不安。

这话怎么当着朝臣的面说。

可要是说谎,皇上已经看过他的折子,说的不对,还要治一个欺君之罪。

礼部尚书欲哭无泪,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道。

“陛下,关于魏大人所提的科考政策,臣觉得觉得”

“触犯了名门世家和官宦权臣的利益。”

不知什么时候,魏行知已经醒了过来,看着礼部尚书那说话吞吞吐吐,磨磨唧唧跟挤牙膏似的,主动接下了他不敢说的话。

礼部的折子,她是看过的。

不得不承认,这位余老尚书对国家社稷是有独到的见解的。他身居尚书多年,对朝廷选拔官员是有自己的考量,也为朝廷选举了不少有才能的人。

但是,他太过谨慎,以至于不愿意得罪任何朝中任何高官权贵,让官宦子弟个个凭着关系忝居高位。

礼部尚书抬起袖子擦了擦额间的汗,触犯这些个朝臣的利益是小,怕的就是其中有人对陛下不满,在朝行勾心斗角,阴损之事,祸乱朝政。

魏行知继续道,“余老尚书所担心的并非没有道理,让官宦世家子弟也跟着一同参加科考,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确实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众人齐齐将目光落到魏行知身上,她怎么敢说的这么露骨,这些事情都是摆在私底下说的。

朝中顿时就有几个脸色不大好看起来。

魏行知眨了眨眼睛,驱散了些困意。

“但我朝什么时候,有子承父职这个制度了”

近些日子,参她魏行知的折子几乎都是一本接一本的,无非就是关于朝廷纳税和科考制度的。

朝中这些个官员,原本就等着这次大选将族中闲散的孩子送入朝中,哪怕是做个闲散的京官也成。

魏行知转头看向豫国公,“豫国公的侄子常年在都察院经历正六品官职上坐着,可下官记得,豫国公这侄子,生性散漫,处事不公,已经惹得百姓生怨,可仗着豫国公的身份,将接二连三的恶事给压了下去”

她勾了勾唇,将目光从豫国公铁青的脸上移回到万俟谦身上,“臣认为都察院经历不具备从六品京官资格,当外调出京,任地方官,稍加磨练,出了成绩再调回来也不迟。”

三言两语,就叫豫国公的这个侄子调去了凉州知州。

虽说在官位上比都察院经历高处一品,但比之在皇城舒舒坦坦的过日子,凉州可以说是十分偏远了。

魏行知又罗列了几个在朝不误正事却食天下人俸禄的官员,一顿编排直说的跟那几个京官有关系的官员脸红脖子粗,心底恨不得将魏行知皮都给扒下来一层。

关键是,她所说的,他们还不敢否认,否则皇帝派人一查,全都证实,到时候就不只是外调那么简单了。

万俟谦一边冷声骂着他们尸位素餐,一边又重复加重着科举要公平公正。

是以,下朝的时候,百官的脸色都不大好。

送走了自家祖父,魏行知在御书房又教万俟谦写了会儿字才打着伞出宫。

她入宫不大需要人跟着,向来独行惯了。

一袭绯红朝服,头戴官帽,一手负后,一手撑伞,缓步走在雨幕中,将满园子的景色都给逼了下去。

蓦的,她顿住脚步。

不远处的八角朗厅中,许湘叶身着青黛色坠地束腰长裙,艳丽的五官讨好的看着身前的男童。

倒是那粉雕玉琢的小男童看着拘束的很,甚至还皱着眉偏头避开许湘叶那热情似火的目光。

她饶有兴趣的勾了勾唇,这小男童是个社恐啊

李多宝奉旨送魏行知出宫,瞧见魏行知驻足看向朗厅,道,“大人,这是先皇的九皇子,是陛下的胞弟,陛下登基后,就封了端王。”

端王年幼,在宫外虽有府邸,但太后和皇帝恐其下人照顾不好,就留在宫中。

原是住在慈宁宫,后来太后病的太严重,怕把病气过给他,就将他送去了万俟谦的承乾宫。

李多宝叹了口气,“这些刚入宫的妃嫔,讨不了皇上的喜欢,就将注意打在了端王身上,这两天总要寻了由子替皇上照顾端王,为皇上分忧。”

两人正说着话,八角朗厅那边就传来一阵尖叫。

魏行知抬眸看去。

只见许湘叶端着的糕点盘子砸了一地,她面色惊恐的朝后踉跄险些跌坐在地。

几个太监宫女也都手忙脚乱的不知怎么办。

而端王却是倒在地上,浑身止不住的抽搐,双手还攀上咽喉处,仿佛呼吸不畅似的。

魏行知脸色骤变,扔了手中的伞就轻点足尖,运起轻功朝八角朗厅飞过去。

小端王脸色由白别的通红再变成青紫,大张着嘴却吸不上来气。

魏行知小心又迅速的脱了外衣盖在他身上,又将倒在地上抽搐的他抱在了怀里,转而就迅捷的朝太医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