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最会赚钱的皇帝(1 / 2)

重织锦绣 蕙心 2128 字 2022-05-30

何英华还是不紧不慢的说着“我们四家虽然准备了很多的种苗,可是江南一地的百姓更多,土地更多,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供应全江南的种苗。所以,必然还需要有些别的商贩们卖出种苗,让百姓购买才行。”

“当然了,这方面也不用着急。我们这四家在江南还是有些亲戚故旧的,去年跟着我们,很多商家也都育种了。不过,这些种苗恐怕就需要百姓借会丰宁的钱来买了。”

“除了这种苗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如果江南一地都种植棉花,当然了,只是山地,滩地,贫瘠的土地或者是荒田,下田,旱田种植棉花,我们这四家以目前的四个棉布工坊,也收购不完。”

何英华这一番话,让金铭和吴广安先是一喜又是一忧。喜的是,何家这方面果然准备的充分。不只是这四家大量育种,还带动很多江南商户育种,这下子,起码江南一地的种苗是不愁的了。

忧的是,江南一地的棉花种上了,可是,将来棉花丰收了,要是这四大家不能全部收购,那可怎么办谷贱伤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江南,只怕金铭这个巡抚会头大了。吴广安也有些忧虑,因为他这个棉花推广使可不是光推广今年一年,如果第一年大量种植棉花就折戬沉沙了,那来年哪里还有百姓愿意种呢那在江南都推广不开,又怎么到西北推广

好像是知道吴大人和金大人的忧虑,何英华微微一笑说“两位大人可是担心谷贱伤农的事情发生。不要紧,我们四家目前虽然只有四家工坊,但是,我们已经都说好了,今年我们要每家再多建五处工坊。分别建在江南,江东两个省份。我想有了这二十处工坊,应该能把今年两江的棉花产出收购一大半。”

金铭听了大喜,吴广安也越发高兴,不过金铭还是问“那剩下的一半怎么办”

何英华说“剩下的一半,我们这四家也想法子了。我们这棉花纺织,先是要把棉花简单加工一下,就是要脱籽,然后才能做成棉条,接着要纺纱,这纺出来棉线我们才能拿出来纺织成布匹。当然了,我们这四家都有整个过程的工具家什。”

“可是,我们毕竟主要是织布。所以,我们想把脱籽之类的简单加工的工具家什器具放在一个城市进行拍卖,看看哪家出钱多,我们就把图纸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大量的生产出来。百姓们可以买回去,加工一下棉花。当然了,纺线的纺车,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可以放百姓家中一个妇人就能纺线的。这个我们也打算拍卖,让工坊大量制作出来。给百姓们买。当然了,百姓们可能买不起,这个会丰宁也能青苗库钱借给百姓们。等到她们的棉线纺织出来了,卖给我们几个工坊,我们给了她们银钱,她们再还给会丰宁。利息一样是六厘。”

金铭脸上的笑容都掩藏不住了“这好啊,我江南的百姓们又多了一样赚钱的行当。江南妇人本来就是以巧手出名,她们估计很快就能学会纺线。江南会更加富庶的。”

何英华含笑点头,心里却是想着,之前自己在京城,皇帝跟自己交代如何办这些事情的时候说的那些话。其实,这青苗库钱,借贷,拍卖等主意都是皇帝想出来的。皇帝还说,将来,棉花推广了,百姓多了一种经济作物,土地的出产就多了一些,再学会纺织,妇人们就能在家里赚一点钱。几样加起来,两江的百姓也能多一些收入。收入多了,百姓们就有钱买棉布穿衣了。你们这四家做出来的棉布有两江百姓这么大的客户群体购买,你们还能不赚得盆满钵满当然了,两江的百姓越发有钱,商业越发赚钱,那朝廷收到的税银也越发的多起来。

还有,你们四家每家都拿出来大量的钱财出来投资作坊,估计五家作坊起码都要出一百万两银子。这二十家作坊都是在两江之地建造的。四百万两银子大多都是购买江南的土地,木料,人工等等。有了这四百万两银子的投入,两江之地能盘活多少经济啊。

当时,何英华虽然对这些话里面的很多词不懂得,但是,这大概意思还是明白了。何英华对皇帝十分佩服。说起来,前世今生,何英华见过太多商业奇才,可是,没有一个人像武烈帝做生意的手段这么高的。怪不得武烈帝被称为大夏历代皇帝中,最有钱的皇帝。

显然,金铭不愧是能臣,他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忍不住站起来,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嗯,你们四家要在两江投入建设二十座工坊,这得用多少人手啊起码得有一半的人是我们江南省的百姓。这些百姓农闲之余能赚点工钱,也能帮补家用。家里的妇人再纺纱卖钱,又能多一些收入,这还不算,棉花将来卖钱了,也是一笔收入。我江南的百姓今年会过一个好年。”

“嗯,这税收也能多起来。二十座工坊,有十座在江南省,也能多不少的税收啊。真是大好事。”

何英华心里赞叹,不愧是能臣。何英华含笑说“我们每个都准备投入一百万两银子作为建设工坊的钱。不过,不止是我们这四家投入的四百万两银子。我们不是还要拍卖制作脱籽机和纺车的图纸吗我们打算每种图纸拍卖十份。这就会有二十家工坊买我们的图纸。这二十家工坊买了图纸后,不是要大量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