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那三人能去我家当贼”
燕乾不由失笑“没想到徐元帅、汤将军和周将军,还有这一面。”
朱元璋道“咱们从军之前,说好听点是乡野游侠,说难听点就是游手好闲不肯老实种地的人。他们就是这个性子。你家夫人手艺不错啊。”
燕乾谦虚道“还好。”
两人继续喝酒吃菜,谈些过去的事和身边的事。
朱元璋询问最多的就是陈家。
燕乾身为应天府指挥使,朱元璋虽给陈家留下了许多护卫,但明面上的安全还是得由燕乾保护。特别是应天小学周围,是燕乾亲自巡逻。
燕乾对陈标赞不绝口,并说自己有意让孩子也进入应天小学。
邵荣为地方豪强,燕家能和邵荣有姻亲,出身自然不会低太多。
燕乾家为耕读世家,先祖为宋真宗时期进士燕肃,官至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
他家虽清贫,但那是因为散尽金银就为了保护先祖藏书。这样的家庭,自然不会把孩子送到应天小学这个一看就很不正规的学院启蒙。
但季仁寿接替陈标成为应天小学校长之后,燕乾就愿意把儿子送去了。
正好他长子今年十岁,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十分自律。就算和应天小学中一群顽童相处,应该也不会再移了性子。
燕乾并不是看不起陈标开的应天小学,只是这个时代本就以私学和家学为主。应天小学里那群将二代,祖上都是贫民,朱元璋实在是没办法吗,才让儿子帮着启蒙。
若像燕乾这种家学渊源的家庭,自然是不会轻易让儿子拜他人为师的。
燕乾询问朱元璋,是否还可以让自己孩子入学。
朱元璋同意了“你儿子肯定懂得多,到时候让你儿子给标儿当当什么来着”
朱元璋冥思苦想,终于想起来“对,助教,就是帮标儿教书的人。有标儿看着,你不在应天,你儿子也不会被欺负,放心。”
你不在应天燕乾在心中一叹,拿起酒杯,一饮而尽后,道“主公,那那邵荣的长子,还能入学吗”
朱元璋道“他是不能了。就算我处理这件事处理得再宽厚,他的家人一个流放也跑不了。他儿子肯定是要充军。不过咱们现在朱家军军队里生活不差,我还打算给士兵们也启蒙,所以他儿子还是能读书识字。将来给他机会立个功,我再赦免他家后人吧。”
充军作为单独存在的刑罚,是基于朱元璋模仿唐朝所建立的卫所制度而存在。
卫所制度即“军籍”,将士世代为军士,寻常情况不会增补。充军就是常规填充军籍的方式。
后来卫所制度腐坏,卫所的长官中饱私囊严重,特别是嘉靖时期,有官员上奏,将商屯等卫所直接收入全部折粮为银后,卫所所属的兵卒生活极其困难,逃逸者达到八成。
这充军的刑罚,就更致命了。
朱元璋顿了顿,道“不过咱这卫所制度等天下稳定后,肯定会改。你多写信给他儿子,让他好好读书习武。他若有本事,等咱当了皇帝大赦天下,他很快就能被赦免。“
燕乾一愣。
我多写信给邵荣的儿子主公的意思是,我不会与邵荣同死吗
燕乾听朱元璋说他会离开应天,还以为是委婉告诉他,他也会被处死呢。
燕乾心中情绪十分复杂,只能抱拳哽咽道“祝主公早日登上皇帝之位”
朱元璋给燕乾斟满酒“你可别光祝愿啊,还得帮我。你身上这指挥使虽当不下去了,但我会把你派到其他地方,我义子陈英那就不错。我听闻你祖上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你们燕家留了不少先祖的书稿,你也爱好这些我记得你还改良过火铳”
燕乾道“先祖确实学识渊博,但末将只是略知一二。”
朱元璋道“我那义子也喜欢火铳,你也知道,我最好的一支火铳队伍就由他领着。你去给他当副将。有个稳妥人帮着他,我也才放心。”
燕乾起身,然后缓缓跪下,终于忍不住伏地痛哭“谢主公宽厚乾无以为报唯有以命跟随”
朱元璋独自喝了一杯酒,才把燕乾扶起来。
他道“你是应天府指挥使,所以陈家的事,我没告诉你,你大概也猜到了。”
燕乾沉默点头。
朱元璋道“说真的,我一点都不想赦免邵荣的家人。他居然把主意打到了标儿头上。即使他不知道标儿的真实身份,但我那个心痛得啊,我恨不得立刻提刀把他剐了”
燕乾惊恐“他、他怎么会打标儿的主意”
朱元璋道“我猜,他是想挟持标儿,来逼反陈国瑞呢,啧。”
燕乾不敢置信“他怎么会如此卑劣怎么利用一稚童”
朱元璋点头“是啊,他从跟随郭子兴起,就是一个英雄。他连不还手的敌人都不屑于杀,现在怎么会把主意打到了一个稚童上了我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他怎么会变成这样。罢了,再陪我喝几杯。”
燕乾用袖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