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被套住的和出使的(6 / 7)

霉运,怎么老是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被人莫名其妙的仇视

陈标带罗本去的地方,是被分到此地维护流民秩序的朱家军小队分批休息的地方。这里有煮好的茶水和果腹的干粮,干粮中不乏味道不错的肉干。

陈标让人取了一些茶水和肉干来,不管罗本和他的护卫吃不吃,反正算是尽了地主之谊。

或许是茶水的安抚,罗本心中的愤怒终于冷静下来,愿意听陈标狡辩了。陈标还真不是狡辩。

陈标问道“以工代赈,在晏子春秋中就有记载。齐景王时,晏子请景王赈灾,景王不许,晏子便奏修路寝之台,让饥民为劳工,修了足足三年,终于赈灾完毕。既然自古就有以工代赈,但为何赈灾时却很少使用”

罗本眉头一皱,居然答不上来。

晏子春秋他当然熟读,“以工代赈”的记载他也读过,但他擅长的并非内政,而是军势和大势。术业有专攻,他以前并未思索过这些问题。

见罗本不能回答,花云立刻讽刺道“什么大文人,我这个粗人知道的事,你都不知道我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吧以工代赈,若是让灾民干轻活,那么不是灾民的人都会来抢这一口吃的;若是让灾民干重活,呵,就算是插筷子不倒的粥,能干多少重活干重活就得有盐,有油,才撑得住。”

花云一手抱紧陈标,一手指着远处的流民“他们来应天的时候,只剩下一口气了。如果不吃好些,让他们干重活,他们肯定立刻没命。但哪家供得起那么多东西”

花云啰里吧嗦一大堆话,听得罗本满头雾水。

陈标叹气,拉了拉花云的胡须,让他闭嘴,简洁了当的解释道“流民以工代赈,得吃饱吃好,否则就是让流民的命。元朝廷修筑大堤本也打着以工代赈的主意,结果活多粮少,百姓活活累死饿死。”

“但若干的活轻一点,或者粮太多了,又有个问题。朝廷的赈灾物资有限,赈灾是给活不下去的人一口吃的。只要饿不死,哪怕顿顿吃糠皮,都不该来抢赈灾的人这口吃的。但赈灾时,很难分辨对方是否是真的灾民。”

陈标从碟子里拿出一根肉干。

肉干就这么多。以工代赈说着轻巧,但若没有很好的统筹安排,还不如直接施粥,花费的钱粮还少一些。

官员更不乐意以工代赈。因为朝廷发下的赈灾钱粮,他们可以吞掉七成甚至九成,剩下的加水做成粥,灾民们每日喝粥后回去躺着节省体力,既饿不死又不会出来搞事。

即便灾民们饿死了,也是逐渐虚弱而死,死的时候没力气搞事了。

以工代赈将灾民们集中起来,克扣钱粮就特别容易闹事。哪怕朝廷看到了以工代赈的好处,官吏们也多半会把事情搞砸。

不仅如此。乱世是豪门士绅吸纳流民,发展自身的好时机。若朝廷良心发现好好搞以工代赈,豪门士绅就没有免费的长工、奴仆来源了。所以豪门士绅也会联合官吏一起搞砸此事。

综合以上理由,朝廷使用以工代赈的时候都会非常谨慎。

听了陈标残忍地揭露“以工代赈”其中奥秘后,罗本脸色苍白。

陈标低声道“先生,你能把流民当做人,说明你是个好人。可这些快要饿死的流民们,他们其实算不上人了。只有生存没有压力的时候,他们才能有个人样。”

“大帅的领地百废待兴,缺乏劳动力,以工代赈确实是最好的法子,既能减轻百姓的劳役负担,流民在应天吃饱肚子养好身体后,也才好疏散到其他地方垦荒。”

“流民身体本就瘦弱不堪,若不补充充足盐分油水,根本无法干活。可给流民们充足盐分和油水的饭菜,朱大帅治理下的百姓如何想朱大帅麾下的将士如何想流民们自己不当流民后吃不了这样的好东西,他们又如何做”

陈标幽幽叹气。

他也是想了许久,才想出这个法子。

外面再乱,有钱人还是每日下馆子,酒楼每日都有大量剩菜剩饭。这些剩菜剩饭,确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当泔水喂牲畜。

现代社会,专业养猪场已经不准再使用泔水。

因为他们收泔水的时候往往过了好几日,饭菜已经生霉;又不经过高温处理,里面有病菌或者寄生虫;有的泔水里面还有很多垃圾,甚至有玻璃碎片,会划伤猪的食道

但陈家自己的“泔水”,可以杜绝这些问题。

每日新鲜剩菜剩饭不会有质量问题,磨碎过滤后不会划伤食道且能让营养更容易吸收,高温熬煮几个时辰什么病毒寄生虫都能杀掉

这样的赈灾粮,营养充足,但吃起来很没面子。

陈家不断宣扬赈灾粮的来历,稍稍有自尊心的流民,都宁愿啃自己买的粗粮饼子,也不会再去喝这个赈灾粮。

这就像许多贫苦人只要有口吃的,就不愿意去当乞丐一样。

为了尽可能让流民更“抵触”这个赈灾粮,陈标还在里面放了很多糠皮和少许腥气重的动物内脏碎块,尽可能让赈灾粮的味道古怪。

赈灾粮做好之后,陈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