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这是朱升和刘基对未来储君的争夺
朱元璋“没听懂。天德,你听懂了吗”
徐达使劲摇头。
宋濂无奈,从头开始梳理这件事。
刘基担心朱升带坏陈标,便以照顾小友和学生为借口,请季仁寿出山。
季仁寿也是隐世,年龄也较大,和朱升定位重合。他如果说了和朱升截然不同的话,以标儿的聪慧,肯定会兼听思索,不会被某一个人的思想左右。
同时,刘基算计人心,料定朱升一定会用比较委婉的手段劝季仁寿离开,而季仁寿这个人最看不得“鬼魅伎俩”,恐怕会激起叛逆心,主动入局。
此为刘基计中计。
而朱升在信中说,他其实也较为了解季仁寿的性格,并猜到刘基的计中计。
于是朱升将计就计,用更加粗劣且直白的手段激怒季仁寿,将这件事放到明面上,一是逼迫季仁寿迅速做决定,要么投靠朱元璋,要么立刻离开应天;二是点醒季仁寿,让季仁寿知道刘基的小九九,挑拨季仁寿和刘基的感情,反击刘基。
季仁寿在明白了两人的打算之后,心胸宽广没生气,只是好奇两人交锋的焦点陈标究竟有多厉害,会让两人抢学生抢得如此激烈。
在一番试探后,季仁寿发现陈标居然修习的是帝王之道,立刻明白了陈标的身份,然后主动入局。季仁寿说,若朱元璋不嫌弃,他愿意在应天小学安家,为应天一教书匠。
徐达抱住脑袋,蹲在地上嚎“晕了,彻底晕了。你们这群文人,有什么话直说不行吗为什么要绕这么多弯弯道道这些有什么值得绕的怎么把标儿也绕进去了。”
朱元璋呆愣了半晌,深深舒了一口气,疑惑道“这人怎么和叶大先生一样,推论过程全部错误,最后却误打误撞猜出了标儿的真实身份”
徐达抱着脑袋仰头“推论过程全错”
朱元璋摊开陈标写给他的信,道“全错。首先,标儿的思想是他自己的,没被谁教过,甚至谁也不能左右他的思想。倒是我们被他影响颇深。”
包括徐达在内的几人纷纷点头。没错,他们现在还在仔细研读那薄薄的天书呢。
朱元璋又道“标儿在信里也说了季先生问他正统学说的事。他说,分什么学说是研究学说的人的事。咱老百姓就是什么神有用就拜什么神,如果老天爷不下雨,甚至能把龙王庙都拆了。黑猫白猫狸花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哪会考虑什么门别之分”
朱元璋哭笑不得“看,标儿学的根本不是什么帝王之道,就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之道。”
徐达放下抱脑袋的手,站起身,无奈笑道“是这个理。就和我用兵的时候一样,无论什么方式,好用就行。谁在用兵打仗的时候还去想这是哪本兵书上的道理何况我被称赞为用兵如神的时候,根本没读过书。”
听徐达自曝其短,众人不由莞尔。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道“标儿可不知道自己是朱元璋的儿子,只以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顶多有钱了些。所以,他的思想,也不过是普通人的思想而已。季先生想太多。”
普通老百姓哪管你什么理学心学,儒家百家能让他们不会饿死冻死的学说,就是好学说。
只是老百姓的需求,恰恰和帝王应该学习的道理重合了罢了。
徐达道“如果标儿所说的是帝王之道,我看人人都该学习这帝王之道。话又说回来,只有帝王学这个,才很奇怪啊。这不是人人都应该懂的道理吗”
朱元璋开玩笑道“标儿和季先生说,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圣贤。天德你又说,人人皆可学习帝王之道。我看你的圣贤程度和标儿差不多了。”
徐达抱拳“谢大帅夸奖如果有金子赏赐就更好了了”
朱元璋骂道“滚吧你。不废话了,你们说,我该怎么回信”
刘基黑着脸,沉默不语。
显然,他的计谋先后被朱升、季仁寿将计就计,给他打击很大。他现在正在平复心情。
宋濂在心底叹了口气,主动揽事,道“季山甫是大才,他不仅兼修理学、心学,更精通河洛学。他。虽是误打误撞,但既然他主动来投,主公就当意外之喜吧。伯温啊,你以后不可再恃才傲物,与他人斗气。”
宋濂言外之意,虽然刘基聪明,但别人也不蠢。虽然只是误打误撞,撞破了标儿的身份也挺令人头疼。
朱元璋扶额“我麾下信任的武将都知道标儿的身份,来投的谋士也全知道标儿身份,我怎么觉得,标儿的身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徐达插嘴“就标儿不知道。”
顿了顿,徐达又继续道“常遇春也不知道。不过现在常遇春算文臣还是武将”
朱元璋不确定道“肯定还是武将吧”
朱元璋和徐达的插诨打科,终于让现场的气氛好了一些。
刘基的脸色没那么黑了。他对朱元璋鞠躬拱手道“是基之错。”
朱元璋摆手“无事无事,你写信的事,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