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一下吗我想大部分人的想法都这样。”
“实话说,常伯仁制定的战俘劳动改造政策也并不平等。降将只要通过劳动改造,献城的功劳仍旧能让他们当将领。除了都要劳动改造之外,将领还是将领,兵卒还是兵卒,并没有什么改变。”
朱元璋又垂下头,沉默了半晌,笑出了声。
但仅仅是这样,兵卒就愿意冒着危险,砍了将领的头来投奔朱家军。
仅仅是这样。
他们所思所求真的很卑微。但仅仅如此卑微,自己这个同样从卑微走出来大帅,居然在标儿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这件事。
标儿的信或许并不是吹捧朱大帅,而是他认为,朱大帅真的应该了解这件事。
他朱重八应该了解这件事
朱元璋从椅子上站起来,道“诸君,陪我去战俘营走一走。”
李善长等人弯腰垂首拱手“是,主公。”
平江城中,在常遇春已经在翘首以盼朱元璋把他从后方捞回前线时,张士诚等人才查清朱元璋和陈友谅应天之战的详情。
朱元璋未雨绸缪,不仅早就做好了准备,还用离间计除掉了陈友谅心腹大将赵普胜,又用计让陈友谅自己进入了埋伏圈。之后不知道是天时地利,还是朱元璋算得准,本来还有一战之力的陈友谅恰好遇到落潮,全军覆没。
这一场战斗看上去处处巧合,巧合背后全是朱元璋和麾下谋士的老谋深算,令人不寒而栗。
张士信在那阴阳怪气“你们不都说朱元璋不足为惧,我看他挺像心腹大患。”
张士诚的幕僚们都沉默不语,连个眼神都不给张士信。
张士信憋气,当场就想发作,被张士诚瞪了一眼,好歹还知道给自家大哥面子,暂时忍了下来。
张士诚道“我弟弟也没说错。以前我以为他不足为惧,现在看来,他恐怕要成为我心腹大患了。或许我应该向元朝廷写信,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到朱元璋身上”
张士诚的一些幕僚纷纷说张士诚英明,但施耳和陈基等人却继续沉默不语。
罗本好几次想说话,都被他老师施耳用眼神制止,只能困惑不解地闭上嘴。
当张士诚说完给元朝廷写信,请元朝廷派军攻打朱元璋后,就将这事搁置不提,说起向元朝廷供粮的事。
天下大乱伴随着天下大荒,元大都饿殍遍野,连元朝贵族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元朝廷希望张士诚给元大都粮食。张士诚的幕僚们有许多人反对,但最终张士诚还是以“我现在是元朝的臣子,应该忠君爱国”为由,决定每年向元朝廷十一万石粮食。
张士诚对反对的人说“这点粮食,不要舍不得。元朝皇帝拿了我的粮食,之后肯定会封我个王爷当当。比起那些自立为王的人,被皇帝封王的我,才是真正的正统王爷。”
幕僚们纷纷恭维,连施耳和陈基也闭着眼睛恭维。
罗本再次想说什么,被施耳拉了拉袖子,再次黯然闭上嘴。
张士诚做好决定之后,就遣散幕僚。
他接下来还要和一群风流才子们和一群女诸葛女学士谈论诗词歌赋。如今他已经识得几个字,做得诗词像模像样,得到才子们纷纷夸赞。
施耳和陈基在张士诚府前告别,拉着自己的学生坐上马车。
马车帘子一放下,罗本就焦急道“老师,你为何不让我说话反驳主公”
罗本话音未落,施耳连咳几声,越咳越痛苦,额头上青筋暴涨,就像是要把心肺都咳出来。
罗本被吓到,赶紧替施耳顺背。
马车摇摇晃晃,施耳终于顺过气来。
他没说话,将一封书信递给罗本。
罗本拆开书信,居然是宋濂写给陈基的信。
在信中,宋濂以师兄口吻问候师弟陈基,然后细说了朱元璋麾下实行井田制和女子放脚后的百姓变化,又说了曾经的“万人屠”常遇春被朱元璋派去后方安抚百姓和战俘,颇有口碑。
宋濂又说起常遇春只是稍稍对兵卒好了一些,就有兵卒杀守将献城,自己笑容满面地走进战俘改造营,等常遇春对他们训话。
宋濂最后道“愚兄百思不得其解,贤弟可否为愚兄解惑”
信纸上的字不大,车厢光线昏暗,再加上马车摇晃,罗本看完这封信,感到眼睛有些疼,居然不自觉沁出了眼泪。
“老师”罗本悲戚道,“你要放弃主公吗”
张士诚高邮之战的时候,罗本二十四岁,正值最风华正茂的时候,思想也最为炙热。
罗本十几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来到苏杭一带谋求生存,正好目睹了高邮之战。
张士诚率领高邮城中仅存的千余骑兵从城门中冲出,杀得元朝百万大军抱头鼠窜一幕,他虽然只躲在安全的地方窥见了冰山一角,但张士诚那英雄姿态已经牢牢刻入他的内心。
罗本熟读史书,尤其最爱三国志。
如今元末乱世堪比汉末乱世,天下群雄并起,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