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是暴君,就是有点憨,让人更头疼了。
宋濂和叶铮试图告诉朱元璋,即使他们读的是圣贤书,相信所有人经过教化都能成为圣人,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就算要整顿吏治,也不是直接提起屠刀这么简单。
朱元璋听得直挠头“好复杂。”
宋濂和叶铮“”如果这是他们学生,他们已经上戒尺了。
朱元璋也发现自己这样子有点气人。他拿出敷衍自家儿子的憨厚笑容道“如果能一劳永逸就好了。唉,我也知道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只是看着史书中的盛世,仍旧有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仍旧有贪官酷吏欺负人,仍旧有被逼得揭竿而起的人”
朱元璋顿了顿,继续道“我就想,盛世都是这个样子,我想做得更好。”
如果他和汉高祖一样,代表着底层老百姓抗争千年的“天命”,如果只是做到史书中盛世那种地步,他不甘心。
何况他还有个神仙儿子。
他必须、也应该能做得更好。
“当然,我也知道,光靠杀,肯定是杀不出一个盛世。”朱元璋摸了摸脑袋,得意笑道,“但我有个厉害的儿子。我先帮他把这天下打下来,把鞑子都赶出去,再把贪官污吏都杀怕。之后儿子再治国,肯定会容易很多。”
宋濂和叶铮“大帅,你儿子多少岁”
朱元璋竖起大拇指,露出并不太白的八颗牙齿“五岁了”
宋濂和叶铮“”
你现在就指望才五岁的儿子,你很
两位大文人把心中骂人的话生生咽下,仿佛咽下了一口老血,有点内伤。
朱元璋还在那里憨笑“宋先生,叶先生,你们是不是不走了”
宋濂和叶铮同时叹气。
“嗯,不走。”
“一开始就没打算走。”
“但大帅,你的性子还是改改吧。至少伪装一下。”
“是啊大帅。我知道你心系老百姓,但治理国家还是得读书人来。你若在他们中名声太差,就算你打下了许多城池,谁来帮你治理”
“至少装装样子。史书中有许多例子,大帅,我可以为你讲解。”
“虽一些读书人迂腐,但总有能用到他们的地方。物尽其用,大帅你应该懂得。”
宋濂和叶铮你一言我一语,苦口婆心劝说。
朱元璋啊啊哦哦地敷衍,看上去虚心听教,但宋濂和叶铮都知道,这人绝对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
朱大帅还不是皇帝,就已经颇具暴君乾纲独断的雏形。
两个大文人相对叹气。
“那你走吗”
“不走。你呢”
“濂修儒也修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呵。”
朱元璋干咳一声“他们打起来了”
亲兵“也不算打,就是互相踹了对方几脚。”
朱元璋失笑“没想到这两个文人私下性格挺挺有意思。”
亲兵心道,再有意思,应该也不会发展到李先生那样,挥舞着拳头追着武将揍的地步。
应该。
朱元璋挥挥手,让亲兵退下。
他穿过徐达的院子,抢了正在庭院中吃夜宵的徐达的烤鸡,一边啃鸡腿,一边回“陈国瑞”的宅子。
祭祀后不能吃肉食懂不懂烤鸡没收
徐达看着朱元璋的背影,悄悄对朱元璋比了两个中指。
朱元璋回到“陈国瑞”的宅子,啃完鸡后,洗澡换衣服,穿着一身文人的宽松袍子,点起油灯,盘腿坐在榻上,从枕头下取出马氏哲学继续看。
这本马氏哲学的目录十分混乱,朱元璋怀疑陈标是想到哪就写到哪。
胡乱写了一些颠三倒四让人看不懂的内容后,陈标终于开始写“总纲”。
第一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
朱元璋已经很努力看了,但那什么物质意识唯物唯心,字他都能看懂,连在一起完全不懂什么意思。
朱元璋愁眉苦脸。不愧是天书,念着和佛经的催眠程度差不多了。
算着时间,就算李贞再怎么拖延,明日陈标应该也到了。
朱元璋把看不懂的部分翻过去,不再死磕,看向下一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
“阿嚏。”陈标揉了揉鼻子,“什么味道”
李贞嗅了嗅,道“像是香烛纸钱的味道。”
陈标捂住鼻子“这也太浓了。”
李贞道“听说大帅昨日在扬州城立碑祭奠扬州城死难的百姓,所以味道才这么浓。”
陈标嘀咕“他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堆上吗等他以后屠城的时候,他还怎么狡辩”
李贞疑惑“大帅为什么要屠城他没做过屠城的事。”
虽红巾军不是从一开始军纪就那么好,做过入城后抢劫的事。但若说专门屠城,至少朱元璋的部下们还没有做过。
陈标道“那个被李叔暴揍的常遇春不就喜欢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