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你和我都有笔如刀(5 / 6)

我忌惮你,下次一同征战的时候在背后砍你一刀。”

徐达起身“但是老大,每次征战你都是冲最前面啊。你要在战场上砍我,得转身回砍唉,别真拔刀啊,我滚,我现在就滚。我去看看工匠把碑刻好没有。”

徐达一边跳着躲避朱元璋丢来的石头,一边往外面跑。

朱元璋节俭,书案上临时用的镇石都是直接从外面捡来的石头,没有搜罗美玉奇石,所以随便砸人,不心疼。但那棱角分明的石头砸在人身上,可就很疼了。

朱元璋让徐达滚蛋之后,再次打开马夫人写来的信,自言自语“和我读的书有关系难道是那一本”

朱元璋走到卧室,打开放在榻上的箱子,翻找了一番,从箱子底部找到马氏哲学。

他读书都做了详细的计划。待计划内的书看完之后,他才会看不在计划中的书,算是额外的学习。

马氏哲学这本奇奇怪怪的书,到手之后他就粗略翻了一下,发现只有小半本有字后,就将其先丢到了一边。

书既然未抄完,他不如回去问儿子要原本,一口气看完。书只能看一小半,那不是急死个人

朱元璋盘坐在榻上,翻开马氏哲学“什么书让标儿如此激动总不会是他从仙界带来的天书,怕泄露天机吧应该不是,以夫人信中言语,这书陈国瑞可以看,但朱元璋不可以看。唉,标儿对朱元璋的偏见啊”

朱元璋想到,陈标对“朱大帅”的偏见,有他不断给“朱大帅”甩锅的一份功劳,不由乐了。

朱元璋亲率十万大军围攻扬州城时,张明鉴慌得不行。

应天和扬州比邻相接,朱元璋显然对扬州势在必得。就算围,也会把青军围死。张明鉴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没有二选。

被围了几日,张明鉴见朱元璋麾下围而不攻,扎营安寨,甚至开始丈量周围田地,有屯田的意思时,就知道自己没有考虑的时间了。

之前为了取乐,扬州城中普通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现在扬州城就是一座空城,只剩下他们青军。

即使他们还有粮可吃,被耗死是迟早的事。

何况张明鉴把青军都带成了一群恶魔,青军见势不对就会哗变,第一个死的就是他张明鉴。

于是张明鉴犹豫之后,向城外派遣使者,与朱元璋商谈议和之事。

朱元璋回信,接受投降,但张明鉴必须死。

张明鉴气急败坏,要和朱元璋决战。结果他接到朱元璋回信的当晚,就被摸到床头的副将们剁成了肉泥。

恶魔青军对老百姓没有人性,对他们的统帅又怎么会有人性

之前听从张明鉴,不过是被张明鉴的恶名压着。现在城都被朱元璋率兵围死了,他们当然选择割下张明鉴的脑袋,给朱元璋当投名状。

青军出了名的骁勇善战。

张士诚等势力听闻朱元璋要攻打扬州时,都等着青军把朱元璋狠狠咬掉一块肉。哪知道,这仗就试探性的打了几下,青军居然砍了主帅张明鉴的脑袋,直接投了。

等着看笑话的其他势力纷纷傻眼。

朱元璋如今仍旧是元末势力中最弱的一个,所以无论元朝廷、张士诚、徐寿辉等势力,都没有将朱元璋选为第一个清除的势力,就是为了让朱元璋成为他们的“缓冲地带”。

朱元璋得罪了天下文人,更让他们轻视。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靠着这“九字诀”,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悄然成长。等他崭露锋芒的时候,各方势力已经养寇自重,积重难返。

比起朱元璋,他们倒是年年提高对“陈家家主”的悬赏,对“陈家家主”的仇恨比朱元璋大多了。

这次朱元璋不战而胜,让各方势力终于对朱元璋提起了一些警惕心。

但很快,他们的警惕心被朱元璋再一次的骚操作打消朱元璋居然把献头投降的张明鉴副将们全绑了,让悍勇的青军全部解甲,说要砍一批人祭祀扬州百姓

张士诚得知这个消息时,呆了许久,才道“朱元璋他他是不是脑子有病”

他麾下的文人们已经骂了朱元璋许久,听张士诚之话后,纷纷赞同。

从道义上来说,杀俘不祥。听闻朱元璋居然还准备用降将来祭祀人殉简直比元人还残忍

从利益上来说,杀了降将,以后谁还敢降你朱元璋还有那一两万的青军,都是年轻力壮的老兵就算你朱元璋没信心收服他们,打散了编入其他将领麾下,也能补充兵源

朱元璋脑子没病,能做出这么无法理解的事

张士诚和文人下属们纷纷吐槽朱元璋脑子有病的时候,应天也在为此事讨论。

李善长见联袂前来的刚投奔朱元璋的大文人们,幽幽叹了口气,在他们还未发话前,就拱手作揖,斩钉截铁道“这件事,大帅虽很蠢,但没做错。扬州、扬州被张明鉴率领的青军,吃得只剩下十八户人了”

“大帅他,大帅他啊,无论是为了给女人放脚得罪天下文人,还是为了扬州百姓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