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节 鞑靼人不行了!(2 / 3)

较有效的对付游牧民族的方法,但初期火器想对付骑兵确实是个大问题。

火枪射速慢,精度差,大明明军队的火器还存在着糟糕的仿制和偷工减料,制造的火器大都有粗制滥造之嫌,那些火器连制造它们的工匠都不敢用,做出来的刀做不了几下就卷了。

此外,骑兵从100米冲到你跟前也就10秒时间,没有第二次装填机会。而只有在20米距离齐射才能打中第一排。骑兵根本死不了多少就直接冲了步兵。

步兵就要直面惨淡的人生,而大明明的军队由于种种原因,是不敢与鞑靼人硬战的。

东南府的火器却是不同,材质好,工艺好,极为精良,准确度高也耐用,为了保证质量,规定很简单。

造出质量好的,赏银,差的,不但不赏,还打板子,如果是匠人质量出问题,就是流放去挖地球。

颜常武极为重视军工质量,其东南府总理陈衷纪,一人之下万人之下,担任军队总监,监督的就是部队训练的质量和军工的质量,以他的地位,已经不用再讨好谁,也不怕得罪谁,因此东南府的火器质量上乘,冠于诸国。

至于和鞑靼人硬碰硬,用颜大少思想武装起来的东南军和新明军会怕

其实这个就是最大的原因,前明军害怕与鞑靼人硬战,新明军却不怕领袖的钱到位,新明军无话可说。

而且新明军有野战炮,可以破除鞑靼人的防枪弹弓箭盾车,加上大炸弹,所以鞑靼人即使是进攻新明军的辎重部队,也不易拿下。

不过岳尔多有耐心,今天不行明天来,明天不行后天再来,欺负明军没有多少的骑兵,难以援助。

他已经进攻了三天,早午晚都来,把这支辎重部队弄得精疲力竭,弹药将尽他们运粮不运弹药。

就在下午时分,鞑靼人正打得开心时,突然间岳尔多听到外围示警的号角吹了起来,他心中一凛,转头望去,但见得四周烟尘大起,竟不知有多少部队在接近中,不由得大骇

“启禀大都督,情况非常混乱,我们根本无从判断起鞑靼人的主攻方向,也捉摸不到鞑靼人的主力位置”军中参谋向甘辉报告道,同时奉上伤亡情况。

战死三百一十八人,受伤千人之众,敌军死掉七十一人,比率实在难看。

鞑靼人的攻击非常迅猛有力

我军毕竟行军半个月,虽然经过训练,但长途行军,人毕竟不是铁打的,终究疲倦了。

鞑子则养精蓄锐,暴起伤人,且他们更熟悉地形,有此战果在所难免。

值得欣慰是我军没有一支部队崩盘

行动或许缓慢,但依旧前行,向北。

搁以前明军不可想象的,鞑子狠厉,前明军受袭后,要不大溃,要不掉头就跑,不跑的也是步步为营,以龟速前进,导致战机丧失。

“好,命令部队各自为战,同时组织反袭杀队,干掉鞑靼人”甘辉下达的命令前半部分,换作前明军,这道命令根本执行不下去。

你行你上啊,遇到强敌,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前明军争相逃命,临阵逃脱卖队友的事情还少吗

但现在北伐军的军官们如是说“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

“就算是死,也要死到沈阳城下”

命令斩钉截铁,绝无商量余地,没有一个军官敢下令后退的,没有一个士兵敢退缩的。

于是,明军稳步向前,哪怕是鞑靼人的箭矢在头顶飞过,即使是战友死在自己身边,也要前进

“嗖嗖嗖”鞑靼人放箭。

“砰砰砰”明军开枪还击。

打马,打马

火枪精确度差,但是打马不在话下,一旦战马中弹,鞑靼人得在马匹没死前赶快跑,否则愤怒的明军追来,必死无疑

鞑靼人的袭扰无时不刻,不住地暗算明军,但明军易死的新兵开始成长起来了,他们知道到河边取水时要结队而行,懂得仔细地观察河岸边不正常的脚印,看看有没有敌人布下的机关陷阱,学会了从一点点不正常的东西中发现问题的所在,他们已渐渐地成熟。

遇敌也不慌,熟练地结阵抵抗,前面的举盾牌,后面的沉稳装弹,瞄准射击

专门打马,让鞑靼人痛恨万分

对上燧发枪,弓箭的射程并不占优。

有空的话明军甚至使用炸弹,当鞑靼人试图冲锋时,就会挨上爆炸后到处迸飞钢珠和铁钉的玩艺儿,不是说笑的。

论起来明军的东西很“脏”,那些子弹、钢珠都镶铅,铁钉肯定水浸过生锈,导致鞑靼人带伤回去,伤兵发烧,伤马也发烧。

以后鞑靼人也学乖了,受伤后只要可能,就要剜肉取弹。

且慢

以他们的肮脏程度,拉屎不洗手,剜肉也是死。

别说中国地界,放眼全世界,宿营时立即修建厕所的军队只有东南军,现在加上明军。

莫要小看细节,吃饭前洗手、动手术前消毒;喝开水,没有开水就喝流动水,实在不行就做个过滤器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