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了了之。
如今李明睿旧事重提,崇祯皇帝遂召群臣商议迁都,没想到赞同者寥寥无几,反倒是一边倒反对迁都。
大臣们吸取经验教训了
之前大明有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北京受围,不是有人曾经提议和支持迁都吗
那些人的名字,都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碑上,而反对迁都的于谦,则名垂青史
谁还敢提迁都
关键是大家看透了崇祯皇帝的为人,万一迁都后,将来说起迁都之议,皇帝会说“不是朕想迁都,而是大臣们怕死,逼朕迁都”
得,谁敢提迁都谁就是自己找死,这皇帝没担待,不地道,我们犯不着为他火中取栗
而且大臣们还存在这样的阴暗心理,就算李自成真的推翻了大明王朝,改朝换代,他们这些泥腿子能治天下
治天下还得靠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我们不过是改换门庭,换个主子而已。
于是,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在皇帝再三示意时,紧闭嘴巴,而他们的党羽,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则跳出来,坚决反对迁都,他慷慨激昂地道“天子守国门,乃祖宗家法,这李明睿议迁都,有违祖制,且扰乱人心,不杀不足以定天下”
众口一词,群臣同一个口径出气道“臣等附议”
崇祯不得不表态道“祖宗辛苦百战,定鼎于此土,如果闯贼来了,朕一人独去,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怎么对得起京师百万生灵,即使事不可为,国君死社稷,乃是大义之正,朕决不南迁”
为表示决心,借李明睿人头一用,李明睿被押菜市口斩首示众
从此,再无人敢提迁都之事。
李明睿慷慨赴死,面无惧色,只叹息道“吾不是鲁子敬,陛下亦不是孙仲谋,且没有周公瑾”
。
腐朽的大明,终于走上了它的穷途末路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他在破承天今湖北钟祥后,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号兄弟罗汝才曹操“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
谋以荆襄为根本,改襄阳为襄京,改承天府为扬武州。又以牛金星言,设官定爵。李自成无子,兄子李过及妻弟高一功迭居左右,亲信用事。以田见秀、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贺锦左金王、刘希尧改世王为制将军。以张鼐、党守素等为威武将军,谷可成任维荣等为果毅将军,凡五营二十二将。又置上相、左辅、右弼等文职,其下有吏、户、礼、兵、刑、工等政府官,还建府州县等地方政权。
不要小看这立朝建制,它表明了一个敌对势力的势力丰满,不止于流寇,乃是正尔八经的政权,对于现存的正统的政权的冲击力极大
所谓天无二日,当初北虏在东北建立政权时,大明君臣集体失色,震骇无比是为这个道理
是年三月,流寇内部火并,李自成杀罗汝才,寻又袭杀蔺养成乱世王,夺马守应老回回兵。马守应改投张献忠,加上之前的被他杀的、死在官军手里的,至此,原本十三家反贼仅李自成、张献忠独存,号令统一,实力大增。
五月,张献忠称西王,破汉阳、武昌,缚楚王朱华奎,笼之而沉入江。尽杀楚宗室,遂称西王。改武昌为天授府,设官、开科取士。发楚邸金赈饥民。蕲、黄等二十一州县皆归附,又一个反贼政权建立。
大明祸不单行,自二月起,京师大疫,死者无数。
说起来有够倒霉,如果闹什么旱灾和水灾,只要人活着,就可以投东南府,或者东南府直接运粮来买人走。
可是流行病一发作,东南府的人赶快逃之夭夭,人都死光光了,大明真的麻烦大了。
“传庭死,大明亡”
大明最后一位名将孙传庭在潼关架不住着急的崇祯皇帝催促,带着未经训练的新兵作战,被李自成打败,孙传庭自杀殉国。
从此之后,李自成再也没有任何对手。
作为大明王朝的最大敌手,李自成曾经数次在死亡的边缘,最惨的时候大军尽丧,身边只得18骑。
可都让他逃过了一劫,最终逆袭。
而明末的剿贼大局或者是在关外和女真的战斗,也都曾经出现过绝好的机会和曙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是崇祯皇帝的越级指挥,或者是突然地迁延而出现幺蛾子导致失败。
现在,李自成就要大明的命了
十月,李自成破西安,改名为长安,号西京。
十一月,李自成破延安改为天保府,又连下渭北诸地,北至榆林,西至陇右陇山以西。
十二月,遣前锋东入山西,西破甘州今甘肃张掖。
李自成一步步地制大明于死地,所到之处,毫无对手。
一片坏消息接踵传来北京的时候,突然从北虏那边传来了一个利好黄台吉死了。
清太宗黄台吉暴死,子福临嗣位,是为世宗章皇帝,由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这是一个迟到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