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的
一定程度上,清国军队是半私有,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带的是正白旗军队,如果死伤太多,他这个旗主就成了光杆司令,谁还会听他的
另外就是筑起长围,长期围困,直到对方力量消耗殆尽,这才一鼓而下。
可这也是不可能的
清军入侵明国北方,多是快进快出,抢到东西肯定想早点归家享受。
硬打下去,东南府出兵来救天津,清军打都不用打了,灰溜溜夹起尾巴跑。
多尔衮沉吟道“明天继续攻城,就等那一着”
第二天继续攻城,还是以汉军旗和蒙古八旗为主力,猛攻天津南面和北面。
都是拿人命去填,带去的火炮,已经有六门炸膛,十四门失能,要不起了裂隙不敢再打要不就是弹道变形,余下十门火炮,有气无力地在那里半天才拉出一陀屎来,聊胜于无。
将近吃午饭的时候,多尔衮指挥北面的军队,出动了真鞑子,即时见识到明军的开花弹,还有明军的刺杀
开花弹开出几百朵“花”远远地打来,对于士兵除了杀伤力,还带来了士气的低落。
鞑子兵还是牛b的,他们同样不怕死,但怕的是白死,没见到敌人,没杀死敌人就死掉,真是亏了。
但就算没死掉,冲上城墙头,那一声声“杀”的狂吼声,让多尔衮心惊胆战
他终于明白多铎为什么要赶快收兵了,他也忙不迭地鸣金收军。
如此士气的军队,要填上多少人命和鲜血才能让他们的喊声低落,多尔衮不敢想象
天才地址。阅读网址
17世纪明末的炮弹一共有三种,为实心弹、就是一个铁疙瘩扔出去砸人;为霰弹,就是几百颗小弹珠飞出炮膛去砸人;还有开花弹,就是一空心铁球里装炸药,炸药上有引线引出,将它连同火药一起装进门火炮里,当打响火炮,开花弹里引线被点燃,同时开花弹被送出去,落在敌人中间,引燃铁球里的炸药爆炸。
开花弹就是榴弹,后来技术成熟就不是点燃引线引爆而是触发引信。
其实,东南军装甲掷弹兵投的大炸弹就是开花弹,只不过它们是用人力投掷,距离不远。
再有一个开花弹的例子,就是“没良心炮”
当时,用长身管红夷大炮就是加农炮,例如东南府战列舰上的火炮是不能打开花弹的,是那种短身管大口径的大口径蛤蟆臼炮才可以,这种大炮,口径够大,比起加农炮要重上一倍,忒够笨重,装填也很麻烦,射速慢
东南军已经在天津城头上部署了二十门大口径蛤蟆臼炮,使用水泥加固了底座,一直没有开炮。
一个方向五门,虽然不多,但对于鞑子的士气很有挫伤都没有挨着敌人的边,就已经损失了不少。
多尔衮还是找了一个好时机,城头上的火药用得七七八八了,还没来得及补充,扔过一些炸弹,就没了,而且檑石木炮瓶灰金汁也是不足,一用光,鞑子兵就登上了城头。
接下来的事情大出鞑子兵意外,普通明军,一旦给鞑子兵登城,被穷凶极恶的鞑子兵凶睛一瞪,即时脚酥手软,兵器都抓不稳,很快就败下阵去。
可是他们当前的那些年轻明军,明摆着是菜鸟,却端着上了三棱枪刺的燧发枪,排好队,齐心协力地大叫一声“杀”
上前用力一刺
冲上城头的鞑子兵毕竟是少数,他们刀子拨开一把或者几把枪刺,然而其他人的枪刺扎进了他们身体里,锋利无比的三棱枪刺刺破了鞑子兵的装甲,一扎进身体里,立即开始放血
鲜血喷洒,拨枪刺出来的伤口鲜血依旧狂喷,根本无法止血,很快那个鞑子就成了个血人,失血的鞑子,力量在飞快地减弱中,然后几把枪刺,一起把他刺死。
三棱枪刺,破坏人体够力,为它点赞,喝彩
“杀”杀声压倒了鞑子兵
一个鞑子兵倒下了。
“杀”杀声让鞑子兵恐惧了
又一个鞑子兵倒下了。
“杀杀杀”明军士气如虹
越来越多的鞑子兵倒下了。
虽然他们怒吼着,拼命厮杀,可是天津守军根本不多说二话,就是排好队,向着鞑子兵进行反复的刺杀
一刺不成就二刺,二刺不成就三刺,绝不后退
鞑子也杀死了明军,但明军就是一命换一命
上到城头的鞑子兵都给杀死了,而明军的补给也送到了城头,然后大炸弹飞下,连同城上的蛤蟆臼炮甩开花弹,加农炮发射实心弹或者霰弹,炸得鞑子兵鸡飞狗上墙,真鞑子又如何,不照样死的死,伤的伤。
号角声响起,鞑子兵潮水般地退了下去
“胜利了胜利了”明军的欢呼声震天动地,人人脸上都充满了喜悦。
我们把鞑子给干了下去
没错,这就是东南军军魂所在“敌人是铁,我们是钢,只要我们英勇,就没有敌人的顽强狭路相逢勇者胜”
不用多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