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节 和约将成(2 / 3)

入尔境,辄克城陷阵。

然予仍愿和好者,特为亿兆生灵计耳。若尔国诚也和好,自兹以后,宿冤尽释,尊卑之别,何必较云

两国有吉凶大事,则当遣使交相庆吊。每岁贵国馈黄金万两、白金百万,我国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若我国满洲、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有叛逃至贵国者,当遣还我国;贵国人又逃叛至我国者,亦遣还贵国。

宁远双树堡中间止岭为贵国界,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自宁远双树堡土岭界北至宁远北台,直抵山海关长城一带,若我国人又越入及贵国有人越出者,俱加稽察,按律处死,或两国有人乘船捕鱼海中来往者,尔国自宁远双树堡中间止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我国与黄城岛东为界,若两国有越境妄行者亦俱察出处死。

愿如书中所言,以成和好,则我两人或亲誓天地,或各遣大臣代誓。”

从信里解读,黄台吉重申了议和的诚心,劝明朝为双方百姓考虑,尽快实现议和。他还表示,大清疆止已经十分广大,不会觊觎明朝中原之地。且为了实现议和,黄台吉可不计尊卑,言外之意就是一旦议和达成,黄台吉甚至可以取消帝号,向明朝称臣。在清军入关灭明十拿九稳的情况下,黄台吉做出这么大让步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虚假的。

因为他没必要这么说

陈新甲极为兴奋,拿起了黄台吉的信,奔入书房内间,写起奏折。

他是举人出身,为了表示自己的不俗与能耐,书房造得较大,墙边书架装满了书,分为内外两间。

内间往往用来写奏折,有一些机密文档,外间则用来读书、会客,刚才他接到宁远来的文书迫不及待打来开看,是在外间,明清的和约也放在了外间书桌上。

在他于书房内间奋笔疾书时,一道人影闪进了他的书房外间,翻阅书桌上的文件

金殿上,索尼汇报工作道“明使认为岁币要黄金十万两,黄金不易得,请求减免,又有缎百万匹,布千万匹实在太多,无力承担,臣以为确实如此”

现时白银易得,黄金难求。

“而且,明朝馈清缎百万匹,布千万匹,大清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对上上一条约为兄弟之国的话。”索尼没说下去,大家明白他的意思。

严重不对等,这岂是兄弟之国的待遇

要是不加“兄弟之国”,要多少都没关系,可加了,那就成了笑话。

听着他的话,豪格又忍不住在朝班里嘀咕道“我还以为面前站的是明使哩”

指的是索尼代明使说话,不为大清争取利益,一些臣子不禁嘻笑起来,以之为然。

好在索尼所恃的是黄台吉的指示,北虏此时言官亦未大兴,否则他早给喷得浑身口水发臭了。

黄台吉问道“他们愿给多少”

“岁币为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缎二十万匹,布一百万匹”索尼说道。

“可”黄台吉挥挥手道。

他定下来之后,诸酋无话可说,但散朝之后,私底下议论,认为要得太少了

在宫门前,豪格当众斥责索尼道“明使二人,我朝使节三人,但本阿哥认为,实际上是明使三人,我朝使节,没人”

貌似索尼站在明朝这边,尼堪连会谈都不去了,而佟养性装袭作哑的,这不成了大清使节,无人

豪格地位尊贵,索尼只能答非所问地道“臣为使节,是陛下决定的,两国盟约条件,是经过陛下御准的”

见豪格眼中杀气亮起,索尼抢先道“大阿哥,慎言”

他不嗔不怒,一脸恭敬的样子,豪格猛醒,感受到索尼的真挚之意,豪格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对,陛下圣断”

然后他离开了。

宫门前的小事情,很快就传到了黄台吉的耳中,他点点头道“朕这大儿子,这次总算没傻到家”

索尼这种人,别人可以说他读汉人的书读傻了,但读汉书多的他最维护正统,譬如坚决支持皇帝、支持皇帝的子孙,尤其是豪格这种长子嫡孙,索尼是他天然的支持者,都不用去收买平行空间中他被顺治封为年幼康麻子的四个顾命大臣之首,孙女更被立为康麻子的皇后,岂非无由,就是看中了他的忠心

豪格如果傻到去搞索尼,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所以黄台吉为什么要推行汉学的那一套,为的是大清的长冶久安,可惜的是许多家伙唱歪了经,更喜欢是汉人的享受,至于汉人忠君、听话顺从的那一套究竟有多少人学到,真是个疑问。

且说马绍愉虎口拨牙,奇迹般地达成了明清两国谈和的初步协议,心中大喜

按他想来,难办的是应该是清朝给出的条件,毕竟人家军事上占忧,没想到的是清朝居然这么给面子,初步同意双方签订的和约,同时索尼还送来一封黄台吉的信,请他转交大明皇帝。

于是马绍愉事务暂告一段落,与索尼告别,准备回国复命。

离开的那天,索尼来送行,这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