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都城。
姬陌刚刚接到芮姜派来的使者。他看过了使者带来的懿旨,脸上是藏不住的喜色。
华姜坐在一旁,拿过姬陌手里的懿旨,仔细地一字一句默念。
姬陌拉着使者背过人,小声问道“太后把姬万丢在了宋国境内”
使者亦小声道“正是。太后让我捎话给公子,希望公子能请华氏的人出手找到姬万。只要确保他再也回不了芮国,其他都无所谓。”
姬陌道“那你们把姬万放到了哪里”
“这”
说起这件事就有点尴尬了。
芮姜派了几名宫人把姬万与他的姬妾连夜送出宫,并快马加鞭运到宋国。原计划是让他们直接把姬万一群人送到华氏手里。
只是执行的几名宫人在到了宋国境内后突然变卦了。
几名宫人凑在一起一合计,都觉得自己等人死定了。
他们做了这种事,回去不会是功臣,只怕一踏进宫门就会被芮姜灭口。
况且,在他们看来姬万并非十恶不赦的庸君,芮姜的行为实在过头近乎谋逆了
在芮国内,他们没得选,只能听从芮姜的命令。
但入了宋国,他们若想活命,现在就是唯一的机会。
于是几名宫人商议后,将姬万等人丢在了一座荒山上,甚至好心地找了一处茅屋将他们放在里面。
然后,这几个宫人便如鸟兽般散去,各自逃命奔向新生活去了。
因着这几名宫人跑了没有回宫复命,所以芮姜也不知道他们把姬万具体丢到了哪里。
姬陌听后脸色变得煞白“出了这般大的差错,又如何确定姬万现在身在宋国若是那群宫人将他送去韩国可怎么办”
“公子且放心,太后派了人在后面监视他们,确认他们进了宋国。太后已经命人紧盯宋芮两国边境和芮韩两国边境。若是姬万要过境前往韩国,必逃不了。”
韩国与宋国不接壤。若要去韩国,必须先从宋国入境芮国,再从芮国去韩国。
只是宋国与魏国相接。姬万唯一的出路就是前往魏国寻求支援。
“公子当行动快一些,防止姬万从宋国逃去魏国。”
“你说的对,我这便与夫人说清楚。”
“另者,当务之急非寻找姬万,公子当即刻启程回芮国。”
“我知晓此事厉害,你且先去旁边休息一会儿,我与夫人商议一番。”
明白了姬陌即将继承芮伯爵位,姬陌与华姜皆喜形于色。
两人虽高兴却还没兴奋过头,知晓此等大事非他们两人能做主的,立刻派人去请了华文过来。
第二次弭兵之盟成功签订后,几个月过去各家都相安无事。这就是好兆头。
如今宋国正该休养生息,默默发展。
只是与华氏而言,则想的是扩大家族影响力。
华文得了消息,比姬陌夫妻还要高兴,当即从族中选出一队兵士护送他们回芮国。
华文本想跟他们一起去芮国,但在考虑再三后还是算了。
来日方长。要拿下芮国不急于一时。过于积极反倒要让芮姜生出戒备之心。
且不说姬陌怎样风光回芮国,又在芮姜的推举下登上了芮伯之位。
只说芮国正变这件事是纸包不住火,没有多久就传遍了周边的各诸侯国。
芮姜驱逐一国之君的举动前无古人。此举实则已经触动了各诸侯王的切身利益。
不仅如此,芮姜私自废立国君也等同于破坏了周天子的权柄。
芮国若是大国,她这么做也许其他诸侯国不敢做什么。
可芮国乃仅有一城的弹丸小国,何来勇气挑战各诸侯王的底线
于是,周边各国皆向芮国发来国书,无不对芮姜的僭越行为极尽斥责,扬言要给芮姜一个教训。
事实上,各诸侯国皆有厉兵秣马蠢蠢欲动的迹象。
若非这些国家之间彼此制衡,估计已经有国家踏足芮国了。
看到这些国书,芮姜完全没有被吓到。
这种情形之前就已出现过。
那时姬万的父亲才刚去世不久,姬万还在韩国没有回来,姬陌不过稚龄儿童,芮姜初执掌朝政,国内国外也是一派反对的声音。
在芮姜看来,那段最困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何况现在姬陌有了强力妻族庇佑。
姬万的父亲昔年能占据芮城这块要冲之地,且享多年太平,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芮姜的娘家支持。
于是,芮姜淡定地写信,派人送去娘家寻求支持。
一面命令三司备战。
不论是否真的会打起来,都要尽量提前做好准备。
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是姬万的父亲常对芮姜说的。
事实上,有能力对芮国动武的国家并不多。魏国算一个。韩国跑不了。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秦国。
只是这些国家还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