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妥协(1 / 2)

双姝重生记 尤加利 2471 字 2022-05-29

郑武公薨逝时,为何姬染党羽与姬突党羽对峙数日才出结果

一是因为当时两方手里都有兵力,只是姬染一方稍占优势。贤妃手里握有郑武公交给她的调兵手令,这仿佛代表了郑武公的态度,以致雍极一方无法投鼠忌器。

二是因为郑武公去世并未留下遗诏。

但后来姬染一方对外宣称有遗诏,其实是在两方决出胜负后由郑子慧带着重臣拟定的矫诏。

郑子慧从未想过矫诏会成为隐患。因为大家都认为郑武公没有留下真正的遗诏。

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姬彧拿出了郑武公亲手书写的遗诏。

遗诏书写在郑武公的贴身小衣上,从笔迹上看是郑武公亲手书写的可能性在八成以上。

郑子慧等重臣提出质疑“遗诏未按规制书写,不是正式公文,不认可。”

姬彧答曰“当时武公病重,被贤妃等逆贼囚困在后宫,武公恐国体落在贼人之手,故而事急从权,为了保真更是用了自己的贴身之物。

再说了,按照祖制,只要是国主亲手书写那便是诏书。若是重臣无视君权,那便是大不韪。吾定然上书天子,请天子及各诸侯王看清你们的嘴脸。”

姬彧说的句句在理。

郑子慧等重臣又说了“先王之死,何以解说弑君谋逆,天下之大不韪。”

姬彧冷哼一声道“姬染持矫诏上位,他才是谋逆者。吾杀之,为君父报仇,匡复社稷。”

不等郑子慧等再提出问题,姬彧先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首先,姬彧认为有两个人有罪,一个是姬染,一个是贤妃。

姬染罪名窃国,已经被他杀了。

贤妃忤逆郑武公意志,是为不义。姬彧主张将贤妃废为庶人,念其早年照顾武公有功,酌情可由郑家接回去奉养天年。此为姬彧开恩。

其次,郑子慧等一干曾经的姬染党羽,姬彧承诺不追究其罪,且留用朝堂。此亦为姬彧开恩。当然了,至于过后姬彧是否会找其他借口或贬或杀暂且不考虑。

姬彧此番言语令郑子慧等重臣大为差异。这个以前在政事上没有存在感的公子,突然展现出了明君之姿。

或许此事可为

众人心里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便等同于姬彧的胜利。

姬染已经死了,再纠结下去也于事无补。空出来的国主之位,总要有一位武公之子顶上去。

武公的几位公子中,往日只有公子染和公子突比较活跃,其他那些存在感都很低。一时半会,大家还真想不出继位的好人选。反正不管哪位公子上位都行,除了公子突。

半天过去,心动的人不止一个。

但是,他们也肯定不能这么轻易就动摇,怎么也得熬过三天三夜,否则枉称忠臣。

别问这三天三夜怎么过,不吃肯定是要的,清水可以偷喝一点。

于是三天后,郑子慧等一干重臣妥协了。他们承认了遗诏的有效性,只是有一点要改那就是之前那份矫诏不能说是矫诏。

最终大家商议出的说法是先国主姬染突发重疾暴卒,指定公子彧继承王位。为此,郑子慧一干人等又炮制了一份假做姬染的矫诏。

说着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郑子慧此人。

郑子慧乃姬染的表弟,也是贤妃的侄子。他没有为姬染殉死,而是选择忍辱负重苟活下来。他在被关押的时候曾痛苦一场,惹得同僚们纷纷劝解。最终,大家为他这种以国为重的情操而感动。

郑子慧不自杀。一来他怕死,二来确实是为家族着想。他若是死了,郑家怎么办还有贤妃怎么办

郑子慧活着且奉姬彧为主,必然被世人唾弃。但他勇于承担骂名,以己之身承受所有罪责。

当然,郑子慧是否真的有那么大义凌然,还是单纯的怕死,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总之呢,三天之后尘埃落定。

三天之后的中午,都城大门再度打开。

林潇潇她们第一时间便知道了。因为青苍山又热闹起来,好多车马都往都城去了。

胡子归也打算进城,路过田宅时还问崔盼盼要不要进城,被崔盼盼婉拒了。

林潇潇打趣道“真不回田家看看么”

崔盼盼送她一对白眼。

林潇潇又好奇问道“你说田牧为什么搞这么一出他已经是郑国的上将军兼司马,还能升官吗”

崔盼盼摇头“不知道,在以前的记忆里田牧整年在外带兵打仗,小崔氏嫁过去统共就没见过他几次,压根不了解他的为人。”

林潇潇又道“那这个姬彧呢历史上有没有提到他”

崔盼盼还是摇头“我只记得历史的大概,细节都不记得了。”

林潇潇叹了口气“之前你说郑国之败始于内乱,眼下就是内乱开始了罢。”

崔盼盼赞同道“姬彧此番谋逆篡位开了头就刹不住了,后患无穷。”

要知道姬染上位时未能除去公子突,如今公子突与他的岳父雍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