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窃国(完)(1 / 3)

吴三娘因为擅长制衣才找到成衣铺的工作,丈夫闹了一通丢了工作,但这篇新闻出来后,倒是有别的成衣铺找上她。

一开始铺子是看重她的名气,但也许是生活压力太大,也许是一心想要报答铺子的恩情,吴三娘憋着一口气,日夜钻研,还真的做出成绩来。

她制作的新衣,在旧有的形制上进行更改,将原本宽敞的衣服改得更加利落,倒是符合了如今鼓励女性就业的形势,成了一个爆款。

武州日报也对吴三娘的后续进行报道,可能是因为全世界都喜欢爽文的缘故,后续故事在扫盲班里引发热议,无数已婚妇人将吴三娘视为偶像。

伴随着对吴三娘的赞誉,也有这样的声音响起“我没有一技之长,就算出去找工作估计也没人要吧。”

扫盲班在完成扫盲工作后,考虑到百姓的现实需求,便立马进入下一个步骤专业技术培训班。

培训班教授的技能大多简单易学,学习成本极低,例如编个篮子做双鞋之类的,这些东西就算不能拿去卖,也能给自家人用,因而百姓的学习热情都很高。

吴三娘的故事,甚至引发了一波离婚潮,虽然许多女人,都在丈夫的求和下放弃了离婚,但也给了她们多一个选择,日后在面对那些不能容忍之事时,也有了想要掀桌子的勇气,哪怕许多根深蒂固的旧观念还是存在,但至少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朝廷除了一直在扩大招工,也在鼓励百姓开荒和自主创业。

开荒的田地前三年不用交税,自主创业也是如此。

一时间,前往偏远地方开荒的百姓,和街面上的小商贩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开荒的百姓需要农事工作者的指导,众多的小商贩也需要政府帮忙统筹规划,毕竟扎堆在一起只会因供过于求而导致市场表现不佳。

三年后。

句丽国使团与戎羌使团一同进京朝拜。

朱偿自一进宁州时,便察觉到了不同,沿路走的官道全都是平坦齐整的道路,马车在上面没有半点颠簸。

经过城区时,见到的百姓精神面貌也与从前大不相同,街上有男有女,每个人都十分专注于自己手中的活计,很少再见到瘦弱得一把骨头的人,街道上也干干净净,沿路都有垃圾桶,原本常年弥漫的奇怪气味也全都不见了。

等到进入京城的时候,朱偿更是觉得眼睛都不够用了。

街面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身上全都穿着整齐没有补丁的衣服,许多人的衣服色彩鲜艳、款式繁复甚至超过了他这个前来朝拜的小国国王。

“武朝人竟然如此富足”朱偿忍不住跟身旁的丞相感慨。

他所倚重的丞相,是句丽国的大贵族,也是他王后的哥哥。

丞相闻言忧心忡忡,说道“陛下,无缘无故,武朝为何要让我们与戎羌一起朝拜”

朱偿听到这话,脸上的惊叹之色逐渐散去,转而便得忧虑起来。

他自觉句丽国与戎羌不同,戎羌哪怕得了武朝许多扶持,却依旧有一些叛党头目躲在暗处,时不时便要发起一场叛乱。

句丽国有赵文虎的大军驻守,句丽本国贵族即便有人反抗,但却畏惧于武朝军队赫赫名声,也不敢有半分意动,因而都是武朝的小弟,句丽自觉自己在武朝心中的位置应该和戎羌不一样。

“不慌,武朝皇帝至今尚未娶妻,我的五妹姿容绝世,没有男人会不心动。”朱偿说这话的时候,只觉得没有多少底气。

美人虽好,但在政客眼中也只是个符号罢了。

丞相闻言欲言又止。

朱偿问道“相国大人,您在担心什么”

丞相说道“武朝皇帝至今未婚,坊间传言他好男色”

朱偿

“早知如此,我将八弟带过来就好了。”朱偿显然没有什么节操。

丞相又道“陛下,您这一路走来也看见了,武朝流入我国的布料,其实都是本国百姓不愿意用的次品。”

朱偿听到这话,眉头皱起“国小民弱,无可奈何。”

那些布料虽然是武朝人不爱穿的粗布,但因为结实耐用又价格便宜,深受句丽国民喜爱。

这三年来,武朝流入句丽的,不止是廉价的布料,还有洁白的食盐。

武朝便宜干净的食盐,直接击垮了句丽国的盐商们,这些商人们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但一有军队震慑,二来食盐被武朝垄断,又限量销售,就算闹事,他们也拿不到货源。

况且句丽国除了商品的冲击,还有遍地开花的大小工厂,这些工厂全都是武朝人开设的,由招聘了大量句丽国的普通百姓做工人。

就连种田,武朝也派了人过来指导。

许多句丽女孩,自幼便开始学习武朝语言,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要么嫁入武朝,要么能留在武朝打工。

别说是普通百姓,就算是句丽国的贵族阶级,如今都是以使用武朝商品为荣,他们不断学习钻研武朝的书法、字画、诗词。

朱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