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1 / 2)

每到这个时候,他想到的不是父皇和老国公,也不是自己的师父宋大儒,而是宁茉。

他知道自己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姐姐一定会有好的答桉。

宁茉看到问题的时候,忍不住的就笑了,她以为还要再等一些年。

没想到啊,这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了。

宁茉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让任何人看到,她也没告诉皇上,她觉得自己正在把太子往歪路上领。

但是她只给答桉,如何做,便让太子自己去思考吧。

宁茉身边,两个小家伙他们看得云里雾里的,不是很明白。

但是娘亲画了好多的图,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等到太子拿到回信,已经是七天之后,他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然后又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天。

老国公有点担心,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下子就好几天不出屋了呢

这几天别说是求学,上朝也不来了,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儿

但是,自己答应了老朋友,太子的问题不去问,那么只能等待时间给自己答桉。

又过了一天,太子出来的时候,好像充满了斗志。

他第一时间去找宋大儒,这个时候宋大儒也很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问题,让太子这样的纠结。

“你找到答桉了吗”

“师父,徒弟找到答桉了。不要去看现象而去看本质,一切都是为了人口和生产力。”

宋大儒

他现在已经晕乎了,但是听起来又很有道理的样子。

这到底是受了什么高人指点了,他不觉得太子这么小能想出这些来。

“你仔细的说一说。”

太子点了点头,将自己学到的东西都说了出来。说到底是因为农业社会,农业生产成为了主要内容,所以说男性地位提升了。

猜测一下,或许采集为生的时代,女性才是主导地位呢。

当然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要到百姓丰衣足食才可以。

每天只想着别被饿死,还说什么精神追求啊

当然,他若是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那么也可以强行干预。

人都是需要思想教育的,若是有一个人在你耳边不断的说女儿才是最重要的,那时间长了终究是有用的。

所以,想要改变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

“什么方面”宋大儒很是感兴趣的问道。

“首先第一点颁布律法。我看史册上也记载过,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因为不嫁娶而收税。

其实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定下十八之前不婚”

太子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宋大儒顿时就意识到了,这不是太子的意思。

“这,难道是长公主的意思”

太子想了半天,然后说道“我问了姐姐的见解,她给了我回答。但是到底要怎么做,还是看我自己的意思。”

宋大儒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你要知道,这可是一个会引发动荡的决定。”

“学生知道,定在十八岁,百姓们只怕也是不愿意的。但是若是定在十七,这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是啊,若是没有一个管束,下面什么情况都有。宋大儒很是赞赏的点点头。

他看了一眼亚朵,然后继续说道“只要天下太平,不大行兵战,人口无损,谁会这么着急成亲生子呢”

他的意思很明显,想要做到这一点还要天下太平,对面这位不知道是谁,但是也希望亚朵听进去了。

亚朵听到这话也点了点头,一脸的赞同。

“不仅如此,还需大力推广改进的农具,让耕种变得更加简单。

还要让百姓家里富足,有足够的牲畜,有了牛,耕地就不用人了。”

宋大儒觉得,这个太子太上道了,他说一句太子就明白很多。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有可能是长公主的话,所以太子才能学的这么快。

若这位长公主是个男子,或者哪怕是有点皇室血脉,这天下之主怕是都要换人来做了。

还好,长公主没有野心,周家的儿媳妇,他完全信得过。

要不然这外面北地安静了,大景再来一次内耗,那真是经受不住啊。

太子想明白了很多事儿,转头就要去找老国公商量,看看怎么才能让这些都没有阻碍的推进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突然有一个老郎中急匆匆的往外跑。

“不行了,这娃子生不出来我也没办法呀,除非你去京都找正经的郎中”

他们所谓的正经的郎中,便是在都城里的。

现在城里有医署,郎中们也登记造册,朝廷给发俸禄的。

而这些郎中都是经过培训的,医术精湛。这也是为何这位郎中要这么说。

“来及了啊她这个情况,坚持不住了”

一个产婆跑出过来这么说,一脸的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