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婚后要一炮而红(4 / 5)

她都还是按照自的意愿做了以上这些事儿。

现在,除了正常的学业,她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好文章。

为了提高投稿命中率,王迪亚想了各种办法,跟林雨珍取经,还偷偷买了刊有林雨珍文章的杂志报纸,比对两个人的文章到底差在哪儿。

这次给校刊稿,为了防止别人说闲,也为了不让自尴尬,她一气了六七篇,但每一篇的署名都不一样。

结果还真不错,还真被选上了一篇。

林雨珍总觉得坐在对面的女同学有点不对劲,她把刚才毙掉的三篇文章找出来,再看了一遍,笑眯眯的,“迪亚,这都是你的吧”

王迪亚这下倒是很痛快的承认了,还笑着说,“雨珍,总算有一篇能让你看上眼了,这篇的挺好对吧”

林雨珍点点头,“你把第三段去掉,中间部分在稍微简洁一下,就可以了”

王迪亚美滋滋的拿着自的稿子走了。

林雨珍却是有些发愁,高质量的稿子太少了,这么下去可不成,她把有的来稿都整好,然后去找了杨峰。

“要是按照现在的稿件质量,咱创刊号肯定没那么好看。”

杨峰说,“要不再等等”

她也是中文系的,当了一年多的学生会宣传部长,其实她很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收到的稿件质量不高。

首,他学生会在学校的存在感很低,很多人没把这谓的会刊看在眼,其次是最为现实的,中文系的学生,其实不乏文采特别好的,普遍文章都得还行,但的最好的那一拨,除了看不上会刊,不舍得把的很得意的稿子投到会刊。

因为他的目标是各种报纸刊物,有稿费的那种。

好多中文系的学生,靠文章赚零花钱,活得都可滋润呢。

林雨珍自个儿不也是这样,入校这才一个来月,就一下子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尤其在报纸上发了好几篇。

最近,杨峰自个儿就往报纸投了两篇。

各种日报晚报比杂志要好一点,虽然也不容易过稿,但对学生还算友好,不会压低稿酬,时间周期也短,杂志社那可是出了名的看人下菜,而且至少要等一个多月甚至长时间。

她给会刊的稿子,是两篇相对没那么好的,她作为部长都这么做,其他人肯定是如此了。

林雨珍摇头,“不等了,明天我就再几张征稿启事,这次有稿费,千字五毛。”

杨峰愣了一下,说,“这也太多了吧,之前不是说的千字两毛”

林雨珍说,“我考虑过了,一篇中等厚度的刊物,大概需要五六万字,有的稿费二十多就差不多了。”

杨峰点点头,“雨珍,那你有没有去印刷厂啊,这面的需要花多少钱”

其实她是明知故,她早就过了,印至少一千本,纸张费和印刷费一百五十元。

二十多的稿费其实不算什么,这个才是大头呢。

林雨珍笑着说,“过了,我大舅妈就在一家印刷厂工作,只收咱的成本价,不收人工费,估计,一百块钱差不多了吧。”

她手现在有两个存折,虽然都是她的名,但一个是许俊生的钱,另一个是她从农场时期就开始积攒下来的钱,也有三百多了。

杨峰本来是让她知难而退,没想到她有门路,但不管咋说,一百块印刷费对于学生来说,那也是很大一笔钱了。

她说,“雨珍,这次你都拿了,那下次呢,你总不能每个月都拿钱吧,还是咱会刊只办这一期”

林雨珍笑了笑说,“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一个呢,是咱印了之后,不是免费发放,而是要花钱买,市面上这样厚度的刊物一般定价三毛,咱定价一毛八,一千本能卖一百八,即便正常花费印刷费,正好也和成本持平了,另一个想法,就是免费发放,但咱要找附近的商家在上面做广告,咱收取广告费,也不会赔钱。”

但不管哪种办法,都是基于必须把创刊号做出来,你啥也没有,你能卖啥,你啥也没有,你说破大天,也不会有傻子登广告。

杨峰倒是觉得两个办法都不错,但同时觉得,都不太可能实现,就说第一种卖会刊,她作为学生会的部长,也跟其他学校接触了不少,有的学校的确有会刊,但都是免费发放的,一毛八是不算贵,但学生也未必能买账,第二个法那就是匪夷了,她知道广告什么意。

她经常去阅览室看报,现在的报纸和杂志上的确有刊登广告,但,人家那都是大报社和杂志社,人家是有发行量保证的,以商家才肯投钱,她学校小小的会刊,要啥没啥,怎么可能拉到广告

杨峰犹豫了数十秒,说,“雨珍,要不,咱跟东哥商量一下”

她说的东哥,指的是学生会主席赵向东。

赵向东是七七届,也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北大学生,他原来在疆建设兵团待了十年,今年都快三十岁了,为人十分沉稳。

林雨珍点了点头。

两人是在图书馆找到赵向东的,他正一边啃着一个冷馒头,一边修改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