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到,日子就渐渐暖和了。早上天也亮得早了,瓦市渐渐恢复了热闹。
骡车抵达东乡镇已经是傍晚,车子才到镇子上叶嘉就着急忙慌地先去看看瓦市关了没有。一般来说,瓦市是开到天黑之前,商贩们揣着干粮能在里头蹲一天。
叶嘉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去的时候瓦市还没关,正好赶上小商贩们收摊儿出来。
事实上,由于西北这边地势气候以及环境的因素,并不适合种植冬小麦。如今市面上盛行的是春小麦。叶嘉虽说没有相关知识,但也知道似这种小麦作物的种是需要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春化。这个过程怎么想也的十天八天的,显然她最快的时辰去育种已经晚了。
思来想去,只能出钱购买已经育好种的秧苗。好在东乡镇比李北镇安宁,当地百姓中选择种植的人多很多,不怕买不着秧苗。
这不正好在镇子上,她连铺子都没去看,就一家一家问了。不过这些东西商铺里也不大可能会有。孙老汉看她着急,想想就将骡车赶到西施铺子的外头停着,也跟着一家一家问。
镇子上谁不认识叶嘉早前在瓦市摆摊子的时候大家伙儿都晓得这一对姐妹花。后来周憬琛当上司马又爬到了校尉的位置,整个喀什县谁不认的周家人
晓得叶嘉是个好性子人,有些往日一起摆摊认识的见叶嘉着急,就给她指了条路。
“校尉夫人若是着急,不如去吴家问问。”
给叶嘉指路的是原先在西施摊旁边卖布匹的,一四十好几的壮硕妇人。也是因着周憬琛把镇子管得好,她们做生意的都比往日要舒心不少,心里自然是感激“吴家可是大地主,好几百亩良田,吴家每年种麦子、种苞谷、种稻米的都有,年年不落下。今年开春也是招了许多人去育苗,如今指不定就剩很多”
她这么一提醒,叶嘉也是转圜过来“是我急糊涂了”
可不是她要大批量的秧苗,找散户买哪里那么快凑得齐不过散户也得凑一凑。不然那吴家不卖,她这边也没办法。叶嘉连忙谢过了妇人的提醒,赶紧就去了一趟吴家。
这吴家也是老熟人,吴家三少一直跟叶嘉合作着香胰子的生意呢。
孙老汉在瓦市里问了一圈,等两人在鹿砦口遇上,孙老汉都热出一头汗“东家,他们说这几日也有来瓦市卖秧苗的。不过卖的不多,日子也不定,若是要买估计得经常来瓦市瞄着等。”
“不着急。”叶嘉听着点点头,“瓦市这边叫人盯着,先送我去吴家走一趟。”
孙老汉也没问叶嘉去吴家作甚,老老实实地点点头就去铺子这边把车赶过来。叶嘉上了骡车就赶紧去了一趟吴家。
说起来,西北这边也不是没有大户。这边的地界上生活的人贫富差异已经不能用巨大来形容,应该说是天堑。穷的家里揭不开锅,富的家中地板都能镶金砖。李北镇一个程家,东乡镇就有一个吴家。只是这个吴家跟程家还略有不同,程家走得是跑商的路子,吴家则是实实在在的大地主。
叶嘉到吴家门前的时候,吴家大门前两三个小童在洒扫。夕阳的余晖下,颇有些岁月静好的意思。
看到有骡车停下,其中一个锅盖头的小童就蹬蹬跑过来问话。
叶嘉打了车帘子瞥了一眼吴家的大门心中都是一惊,好大一座府邸。这吴家平日里不声不响的,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家世。孙老汉在前头跟小童道明了叶嘉的身份。那小童一听里头是校尉夫人,当下把扫帚一扔,蹬蹬地就跑回了府中。
不一会儿,吴家的大门从里面打开了,走出来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儿。
老头儿被个年轻人搀扶着,笑容满面地出来相迎。
叶嘉原本不想摆谱儿,但想着上回余氏交代的话,又安安生生地坐着等老头儿到了近前才下了车。老头儿是吴家的家主吴恩。身边扶着他的是吴家大少,吴敏。说起来,自打周憬琛坐上喀什县校尉的位置,不少当地的乡绅富商都来周家送过礼庆贺,吴家是一点动静没有。
这人情世故的叶嘉原先没怎么放心上,这会儿打了一个照面就冷不丁想起来。不管吴家出于何种底气对新上任的校尉不闻不问,叶嘉笑得也十分客气,直说过来是有事相求。
吴老爷笑了笑,一手捋着胡子客客气气地请叶嘉上座。
叶嘉跟着进了院子,吴家的府邸比起程家武人的粗糙要文雅精致得多。从前庭到花厅,一路走过来草植园景都打理的仔仔细细。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不过多的显白,但就是透着一股富贵的气息。叶嘉一路瞧悄悄打量着走进了花厅,吴老爷立即就命人上茶。
即便是不懂茶,叶嘉轻轻呷了一口也分出了差别。清冽适口,齿颊留香。
“不知校尉夫人此时前来所谓何事”吴老爷看着一个白面老头儿,说话倒是有种书生文人的斯文。
叶嘉也不跟他绕弯子,只询问了他府上可有各色粮食的秧苗“因着时辰紧迫,未曾及时安排育种。如今拖到了春耕的时节过了那个时辰,只能寻已经育好种的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