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终归上海(27)(2 / 3)

送到北平、苏州去。”

班长家搞水路物流的,人脉广得很。

她又是一家族里能接受教育的娇小姐,想让谁看书就让谁看书,不敢违背的。

可大家想法很好,从白利南路走到宝山路东方图书馆的时候,大家却都集体傻眼了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局出资打造的印书局,五层的铜骨水泥大厦,容客量极大。

可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图书馆门前,居然还能站一排人。

虽然往日宝山路人也多,却也不应该那么多啊

现在可是工作日啊

像是意识到什么,班长问队伍最末尾的女生“你们在干什么呀”

“买书啊”回答者是附近普通中学的学生,外语水平不足以支撑看懂原版书,听说出中文版后特地翘课来排队“一层能买到梦。”

“那这一整条队伍”

“自然都是在买梦的。”

商务印书局翻译京阪梦,巴黎梦,将它们合成同一本,书名单字梦。

这个梦,可以指梦想,也可以指白日梦野心,总之都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是傅主编苦思多日后,和众编译决定的名字。

最终结果也如同这梦幻般的书名,像是一场绚丽又令人感动的梦图书馆从开门起,一层销售间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都是冲着黎觉予不同身份来的,有歌剧迷、时髦小姐太太、爱好者一早上功夫,销售小姐就看到各种各样、往日里不会出现在图书馆的人物。

而且这种场面,在学生放学后达到顶峰。

有人买一本,有人买十本,哦吼,还有买一百本的人

最后有人为抢书架上最后一本纯白封面,居然大打出手,搞得图书馆主负责人都顾不了楼上四层的维护工作,跑过来调节顾客情绪。

“做什么啊”主负责人是位大腹便便中年大叔,见下属放任顾客打架后,气不打一处来“书架上没有书,那就去大楼仓库拿啊怎么那么不懂事”

“不是啊,经理。”销售小姐扯过负责人的袖子,无奈解释“全卖完了。”

“怎么可能”

他一副“你在逗我吗”的表情“这次印书局首印三万五千本,早晨有三万部送达中小书店,其余五千本放在图书馆售卖,怎么可能卖完呢”

“是真的”

看着门内门外急躁的顾客,销售小姐都快急哭了“从早上开始联系仓库加架十五次,现在仓库一本都不剩了”

听到这话,经理第一反应低头看仓库和图书馆交接记录,上头的确画满了十五次横杠,证明一天内仓库运货、上架十五次,也真的卖掉五千本图书

还没等工作人员讨论出结果,门外就有顾客在鬼吼乱叫了“怎么那么慢”

“都排了半个时辰了,还没有人来补货”

“今天买不到,我就不走了”

销售小姐无奈回望经理,眼神中充满绝望,一副“我搞不定了”的表情。

“记住要限购啊一人只能买一本”声音越发渺小,主负责人跑路飞快。

哪怕员工高呼“经理经理”,都没办法挽留他。

救命啊收银台工作人员还想用员工价留下几本梦,按现在情况看来,就算她们是印书局员工,估计也买不到一本书了。

这都得怪印书局

既然知道作者如此出名,为什么不印五万本呢

现在好了,上海最大图书馆尚且如此,分散上海随处可见的小书店就更不用说了。

经理想要回收书籍的计划是注定不能实现了上海不缺闲人,更不缺有钱人。买不到书,她们就会让奴仆们跑遍上海,怎么也得比别人更快弄上一本。

一夜之间,黎觉予的竟然成为时髦品。

一夜之间,全上海都是梦的一抹纯白。

在卡尔登影戏院专心准备歌剧舞台的黎昭,强迫自己不去关注黎觉予的成绩,独自对着窗台无数次高歌练习她有戏曲基础,临时转行不算吃力。

最重要的是既然黎觉予可以,那她也可以

事到如今,两人差距已越拉越大,与其紧盯别人,倒不如好好发展自己。

黎昭是这么想的。

然而她想要努力,她的学校朋友们却对她全是不满民国日报公开表演黎觉予的妆容和打扮,用上海之最,大小姐榜样等词汇去描述黎觉予。

导致现在人人都效仿她,有钱的找定制,有渠道的便去彩妆沙龙消费。

如果谁缺少那几样时髦的黎觉予样式,可能还会被笑说“土老帽”。

于是那几个开业当天被黎昭劝回的同学,现在都快呕血了。本来她们应该是最风光的,现在反而是被嘲笑的一员。

她们不会记恨标杆黎觉予,便将这一笔记到黎昭身上。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卡尔登影戏院同样上演着

本来还在专心练习的黎昭,不可置信地冲到后台角落,看到那几个“好姐妹”凑在一起。

她走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