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纽约日记(4)(1 / 4)

面试过后,歌剧院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入组、合同、工会、服化道,为准备一个月后的演出做准备。第二天合同就被带到酒店,在公证人的见证下签署。

黎觉予这才知道,咪咪是波西米亚人中唯一一个未敲定的角色。

此时是10月,百老汇的乐季早已开始,黎觉予从法国过来需要较长的时间换句话说,这个角色完全就是他们捡漏了。

在此之前,多少演员因为航程问题,赶不上大制作好节目,只能凑合出演些小角色啊。

知道这件事后,就连黎觉予也忍不住感叹“我们太幸运了,林恩。”

“对啊。”

林恩笑容开朗得令人心情愉悦。

百老汇后台。

也许不能那么笼统地介绍,虽然表演在大都会剧院,但演员们和服化部却在舒伯特剧院,黎觉予和其他女演员,则在布思剧院化妆。

毕竟没有哪儿能比此处,拥有更大的女演员化妆间。

走廊上化妆部、道具部、服饰部中世纪和现代装扮混杂在一起,眼花缭乱。

但黎觉予还是很开心的,毕竟无论是宝冢还是克里希剧场,她从未接触过那么大的后台。

不过,等等。

怎么都没有人啊

黎觉予抬头望向后台某一个古老座钟,上头清晰地指向早上八点,是一个歌剧选手方便开嗓的好时候。

可奇怪的是,居然一个人都没有。

心中充满疑惑的黎觉予,独自完成化妆后来到大都会,总算看到零星三两个同事了。

他们歪斜倒在休息室里面,呼呼大睡,一副晚上刚浪迹完娱乐场所的模样,眼下深深的疲倦。黎觉予光是扫一眼,就知道他们昨晚夜生活都干了啥,又是如何等到清晨,在所有人冲向办公室的时候,摇摇晃晃地回到百老汇。

场工就算了,卧倒的演员中,居然还有鲁道夫的扮演者juff

她立刻上前轻拍肩背,善意询问“先生,你们还好吗”

然而juff的状态,注定只能答非所问。

他高呼一声“祝贺美国”

然后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欢呼起来,接着又躺倒,活像条临死不屈的咸鱼在翻身。

“”黎觉予无奈了,这些人绝对刚从地下酒吧出来。

不仅如此,因为她在走廊磨耗的时间太长了,吸引某位装扮遮遮掩掩的中年男人靠近。

他一手放在衣兜内,跟当间谍一样低声询问“要来点酒吗”

黎觉予眨巴眨巴眼,摇头拒绝了。

百老汇后台,居然连私酒产业都开发了,可想而知这帮年轻的美国演员们是多么浪荡。

二十年代,又是美国刚执行禁酒令的第四年,民众们憋得慌,地下酒吧和贩卖私酒的人也便顺应而生,从此酒精占据美国年轻人20年之久的夜生活。

但自由潇洒不亚于放纵过度啊。

可能这个年代人没这意识,但酒精这种辛辣食物,容易破坏喉间微环境,形成惯性发炎,对于歌剧演员来说是不可逆的伤害。

比较有职业素养的歌剧女高音黎觉予轻轻摇头,准备放弃地上这群摆烂人,独自练习,余光却扫到那个卖私酒的男人,居然还没有离开,存在感十足地站在走廊角落,用一双阴沉的眸子望着这边。

盯了大约五分钟,他走了。

黎觉予觉得有些许奇怪,但因为初来百老汇人轻言微,最终决定再观望一下。

下午的时候,她才终于明白卖酒人的眼神是什么意思大约是“我记住你了”。

下午两三点时间,鲁道夫等演员,还有其他刚从夜生活缓过神来的人陆陆续续抵达剧院,装模做样地开始开嗓,准备练习。

而此时黎觉予已经独自排练一上午了,进行第不知道多少次练习了。

有演员揉着太阳穴走过来,说“法国是没有夜生活吗怎么你不跟我们一起玩”

“今天晚上我们要去曼哈顿的天星夜总会,来吗”

法国没有夜生活吗当然有。沙龙读书会夜间散步和咖啡厅歌剧,哪个不是通宵的,只不过黎觉予从来不去罢了。

不过她也没表露出内心想法,只是礼貌微笑拒绝了“不用了,我比较早睡。你也知道,华夏人比较热爱工作和养生。”

这话一说,对方就都没再劝黎觉予休息了。

受民国大批留学生影响,华夏人敬业又节制,成为每个国家、每个种族都公认的事实。之所以会邀请黎觉予,也是因为她外语太好,百老汇后台又少华夏人,从而造成的误会罢了。

可是她的拒绝,却莫名吸引剧院后台其他人的主意。

搭档鲁道夫顶着压力跑过来,劝说道“在美国还是合群一些比较好,不然容易被孤立。”

说完他就逃跑了,像是生怕自己和黎觉予扯上关系。

鲁道夫扮演者juff是意大利人,他的劝告同时也是美国的生存法则,就跟艾伦的“笑与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