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四二 一个天才(2 / 3)

族。

朝廷鼓励各族穿自己的服饰,宣传本族的文化,满洲的服饰和文化也是比较鲜明的,其余的也就罢了,关键是发型,这辫子怎么办”

帝国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后,以一种相对严格的手段处理了满洲一族。

当然,虽然当年有很多人提出灭族,但李明勋依旧顶着压力,没有做这种事。毕竟,帝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帝国周边也有很多少数民族,而且几千年来,国族与少数民族都进行过友好交流,这种头一开,民族政策就无法执行了。

满洲一族中,在战争中投降、归附的那一批,全都迁移到发祥地,长白山脚下的吉林和宁古塔两个绥靖区,但也有大量的高层被清算,很多八旗权贵进入昌平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其家人则迁入了河套地区,也就是云中绥靖区,与大量发配、迁移此地的人一起屯垦。

因为满清还有余部逃窜到漠北及更西的地方,所以这一民族现在分散了诸多行政区域内。

所以,这也不仅仅是海西一个行省的问题。澹台云风还没说话,来自半岛三省之一的汉江行省的代表说话了。

“哎呀,你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问题啊。”那个代表说道“满洲的金钱鼠尾辫子脱胎于我们蒙古人的辫子,秃瓢小辫子是早年关外的所有民族的特征,又不是他们一族的。”

“原来胡温代表是蒙古族啊。”澹台云风诧异说道。

胡温点点头,他是汉江行省的代表,但却是蒙古族,是早年抗清战争时,满清派去弹压朝鲜的蒙古士兵的后裔。

胡温继续说道“可现在谁还弄小辫子啊,别的不说,我去了一趟云中绥靖区,连老家的蒙古人都很少见到小辫子了,这位代表,你们代表团里的那些运动员、教练员,可原本就梳着辫子”

“那那倒是没有。”

“这不就结了么,这种事,就不要公开讨论了,越讨论反而越有害。你让他弄成金钱鼠尾,总会勾起一些不好的回忆,开国元勋不少还在世呢要是不让他弄,那就是扼杀民族文化,是苛待满洲。”胡温说道。

澹台云风摇摇头“海西省代表所提,也不涉及一个省,待我问过裕王再说吧。”

适意居。

澹台云风来到这里的时候,王府的人已经全到了,分为男女坐了两大桌子,澹台云风坐在了男桌上,吃着桌上的凉热小菜,一直到片鸭子的时候,澹台云风把昨日在会议中遇到的问题提了出来。

李君威晃着酒杯,笑问诸子“你们觉得,如何”

裕王府一共有七个儿子,此时全都已经落座,这种问题,要回答,自然要身为长兄的李昭誉起个头,李昭誉说“这种事,不好拿到台面上来说,最好私底下交代那些人,不要在这个时候搞出什么事来。”

李昭承则是说“大哥这法子,防君子不防小人,这次全国运动会,动静可是不小,可是有人憋着劲的使坏呢。你看报纸了没有,封地来的那个奔马,不就是搞怪了些嘛,某些人可是上升到封地礼仪败坏,不思教化的地步,矛头直指父亲。

这些年,先有常阿岱,后有绍杰,满洲一族从未离开帝国的政治舞台,两个人更是外藩勋贵里的典范,这可是不少惹人眼红。”

“你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你姐夫问的是办法,办法懂吗”李君威提醒道。

“依着我,就着奔马这件事,先下手为强,收拾一些不怀好意的,让他们自己掂量,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别在这喜庆的时候找不自在。”李昭承说。

澹台云风微笑不语,显然这个法子动静太大了,就算要收拾人,也该在运动会之后算总账,提前收拾,反倒是让一些人藏起来。

“你们呢,有什么办法”

李君威看向其他儿子,他的其他儿子,大的只有十几岁,小的只有五岁。因为昭誉和昭承兄弟二人极为出挑,又是嫡出,其他人就没有多少机会了,甚至几个孩子已经开始走向不牵扯政治的道路。

几个年幼的儿子都摇头不语,李君威呵呵一笑,正想说吃完饭再讨论的时候,年纪最小的儿子,只有五岁的李昭铭举手,笑着说道“我有个法子。”

“那你说呀。”李君威笑着对小儿子说道。

在裕王府的这些孩子里,最得裕王宠爱的就是这个幼子,其实原因很简单,幼子是王妃所生,是嫡子,这些年李君威长年在外,不断往家里领妾室和孩子,王妃少了宠爱,李君威对妻子很有愧疚的。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长年在外,在国内的时候少,孩子都不是他看大的。回国的时候,孩子要么到了人嫌狗厌的年纪,要么就还是个小宝宝,只有李昭铭,这次回来,只有三岁多,活泼可爱,王妃教养的也极好,而且很聪明。

李昭铭斜着眼说“我才不跟你说,跟你说了,你又不给我什么奖励。”

要说这可是很没规矩的话,也显的有些市侩,但李君威就喜欢这样,因为他小时候就这个样子,坏,但是不惹人讨厌。

“那你想要什么奖励”李君威问。

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