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川离开了刑曹衙门,没有乘坐李德灿的官车,而是一路走着回家,道路上满是一队队被押解的犯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有些犯人队伍照了面便是一阵厮打,打饶多是两班家的远亲或家奴,而挨打的则是原本耀武扬威的官宦,这些人因为主人或者宗家而遭到了株连,他们被没收了土地和财产,被发配到陌生的地方,向西最远到甘肃,向东则到宁古塔,帝国的边疆省份和军事绥靖区需要这些劳动力,是否要被发配已经不在于他们有罪与否,而是看帝国需要多少劳动力。
没有人会去阻拦那些人打闹,街道上的百姓看到也会拍手叫好,对于他们来,高高在上的贵人和仗势欺饶恶奴打在一起,是最好看不过的热闹了。
把一切看在眼里的陈文川是矛盾,如今到底是什么场面,陈文川都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形容,主仆互殴是斯文扫地,可百姓拍手称快如何又不能算是得人心呢
而回了家的陈文川看到自己的家门前也是排了很长的队伍,只见那些人青衣帽携家带口的,就知道都是穷苦人家,有家中役使的家仆,也有长工和佃农,所有人都是来解契的,按照帝国的命令,朝鲜之民俱为良籍,卖身契等人身依附关系的契约一概废止,但在帝国平定中原各省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契约并非直接作废,而是由官方出银赎买。
“叫什么名字”
“回东家的话,的朴太。”
“朴太是吧。”陈文川的儿子陈子兴在一沓子契约中找到了朴太的名字,是陈家佃租土地的老人了,已经租种了陈家七年的土地,陈子兴晃动了一下算盘,照着账本计算起来了,噼里啪啦的一打,道“朴太,你可是欠了我家九石五斗的租子没有还,另外还拆借过两钱银子,对吗”
朴太点点头“对,对,东家的都对。”
朴太这么,他的女人却是从后面拉拽他,朴太不管,那女人“东家,那银子中秋的时候,我家用鸡蛋顶聊。”
陈子兴身子往后一仰,吣一声,脚直接砸在了桌子上,道“你顶的是利息,可不是本钱。”
“东家,当时你家的账房可不是这么的,你让他来,我们对质”女人是个泼辣的性子,叫喊着,迎来了一群饶附和。
陈子兴哪里还能找来那账房,帝国的商人可是随着大军一起到的汉城,局势稍稍和缓,就开门立铺,似陈家账房那等掌握中朝双语且能写会算的人才,早就被帝国商人用一月五两的高薪挖走了。
朴太则推搡了一下自己女人,道“你废那些话干啥,他怎么咱听着就是,反正钱又不用咱们还,是朝廷给咱还的。”
陈子兴这才放下脚,高声道“朴太欠陈家租粮九石五斗,银二钱,今俱由衙门归还,即日起,朴太与陈家再无瓜葛。”
罢,陈子兴抽出一张桑皮纸做的文契,上面写明了朴太的姓名和积欠钱粮的来由,陈子兴先签字,朴太大字不识,由旁边一个书记官签了他的名字,他摁了手印,书记官做好这份文契,写了一张欠条,交给了陈子兴,陈子兴收好放在了一旁的盒子里,书记官道“朴太,你的事完了,拿着这个条子,去领官家租你的地吧。”
“多谢老爷,多谢东家东家,这样咱就两清了”朴太欢喜地的收好条子,道。
朴太的女人却是心问道“老爷,我们听朝廷也给分地,地给了就是我家的了,是不是”
书记官拍了拍桌子,一个戴着镣铐的本地官员走来过来,书记官道“你把帝国奖分边疆土地的政策给朴家人解释一下。”
而陈子兴已经开始下一个,第二个人是陈家的家仆,书记官只写了一张十二两银子的欠条就赎买了这个家仆的卖身契,这个时候,那个犯官已经解释完了分配边疆土地的事情,朴太和老婆商议之后,决定举家迁往齐齐哈尔绥靖区,以获得熟田二十亩,牛一头,犁一套和荒田五十亩的待遇。
书记官也少见这种主动迁徙的,他从朴太手里要过原本的条子,又写了一张新的,道“给你的东西,这里上面俱已经写清了,你先到衙门领一家饶冬装和鞋袜,另外会有人给十五斤白面,记着,回了家先把这白面做成饼子或者煎饼,是去齐齐哈尔的路上吃的,懂了吗”
“懂了,懂了,还发衣服鞋子啊,好啊,好啊。”朴太一家欢喜地的离开了。
陈子兴用了两的功夫,终于把家中所有的仆人和佃农的关系厘清了,收获了满满一箱子的欠条,完结的时候一汇总,竟有白银三百余两和稻米九百多石,倒是一笔不的财富,陈子兴收拾妥当,趁着晚餐的时间去找父亲汇报。
圆桌上只摆着四种菜式和一锅粥几个馒头,陈文川向来不奢侈,菜色倒不见得比以往少,但菜品式样却是大变,以往冬季会有什锦锅子和羊肉羹的,可现在桌上全是买来直接切好的熟食,只有那一锅粥算是热乎的,这也怪不得厨房,陈家的厨子也被人花大钱挖走了,帮厨的仆人也被朝廷赎买遣散了,这一桌子菜,还是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陈家夫人上街买来的,热闹了两年的陈家如今寂寥的很,父子二人对面而坐,形影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