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地面试验(5 / 6)

在没有组装完成之前,飞机移动是很麻烦的,一旦移动说不定一些关键性的部位会产生错位等等的,飞机只有在组装完成一个进度之后才能进行移动,不然的话也许会有一些不可确定的因素存在。

大梁安装好以后,然后就是连接大梁的各个部件。

忙前前后后忙乎了一个多月,才把框架基本完成,这个时候何贵就要决定请求支援了,因为下面的电路系统,通风系统,还有机舱的密封处理等等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工作,既然要请求支援,那么肯定还是请xi飞那边的工人来支援,至于说来的工人该怎么干,何贵肯定是当嘴炮的指点大家。

xi飞这边没想到何贵在一个多月之后会提出这样的请求,说实话,两个大头头感觉些狂喜。

为什么狂喜呢这等于是说给自己在培养熟练工人。如果说一二百人去何老师那边,在何老师的指点下进行安装装配,那么等到自己这边生产了,就可以更快的产出第一架飞机了,那样自己的生产进度就会大很多。

以前何贵生产的几架飞机,xi飞这边在量产的时候也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能请求何贵支援,因为那样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很多时候遇到不少问题也没有办法请教,现在既然何老师亲自要支援了,那么肯定要满足要求了,当然还是要先打报告。

报告上去之后上面就批准了,xi飞这边两个大头头就一个亲自出马,带了100多人精通各个工艺环节的工人来到了何老师这边。

我会看到这100多人也是对带队的把头头握手“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主要是这涉及的系统太多了,我一个人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何老师,现在我是你手下的兵,有什么你尽管吩咐他们,谁要是做得不好,我来收拾他们。”带队的大头头,立即拍着胸脯保证的。

何贵开口点说道“那就不客气了,我先问大家一些事情,大家按照我说的去做。”

“精通电路的请站到那边。”何贵立即开始指挥着100多人了,何贵也不去了解这100多人的名字,因为没有必要。

精通电路的就占到了一边,有10来个人,这就已经足够了,何贵就拿出厚厚的一叠资料“你们先看看这个资料,然后再组装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再来问我。”

很快100多人就分成了十几个小组,这些小组纷纷拿着图纸。

何贵首先与电路系统的10来个人开了一个小会“你们先看看这个,先按照这个上面标注的每一根型号的导线多么长,然后哪些导线可以扎在一起,哪些导线不可以扎在一起,这样先做好之后,然后我们直接上机进行安装。”

何贵这边的电路工艺大部分还是采用那种先行做好最后安装的模式,电路它总有一个起始点有个控制点有个使用点,只要掌握了这个那么线路,每一根多长哪些线路可以扎在一起,哪些线路不可以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下的结构。

线路涉及的线路很复杂,其中涉及控制线,感应线,信号线等等等等的,每一个线多长,每一个线该接什么接头,图纸上都有说明,但是有时候涉及到各种设备的链接,这个就涉及到具体安装了。

何贵先给这10来个部门都开小会,不懂得大家都进行提问,比如哪些东西搞不懂,哪些东西搞得懂,100多个人白天就跟着何贵先学习一些技术,晚上就居住在民宿这边,民宿这边有的是宿舍,农场这边没有住的宿舍。

一个星期之后,各个小组开始陆续进场,当这些人看到庞大的机身的时候,也是太惊讶了,这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安装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其中电路系统就可以先按照说明书把各种长度的电线组装起来,哪些可以插在一起,然后最后进行铺装。

是有些东西就没有办法,比如空调系统这个就需要一边安装一边制作,另外还有氧气系统等等,还有消防系统。

何贵相当于当一个技术负责人,对这些人进行指导,各个管线的安装,管线的固定管线的屏蔽,等等他开始的时候进度是比较慢的,毕竟大家都才刚上手,不过上手几天之后大家发现也不是很复杂,只要按照图纸与实物结合,一下子就可以看出该怎么干了。

带队的大头头则每天写报告,因为每天要干了什么事情,都要写详细的报告开始的时候进度是比较慢的,磨合了一个星期之后进度就快了,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何贵去指点什么,大家看着图纸就知道该怎么看了,比如哪个点到哪个点的线路,哪个点到哪个点,有多少个接头要放下,这些其实看习惯了,看明白了就好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在何贵的指点下进行机翼的组装,机翼的组装也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其中油路控制消防等等的。

何贵也把xi飞来的这些人员当牛马使用,每天上班十五六个小时,反正何贵也是一起呢,然后下班。之后何贵还是回到农场,xi飞大头头带着手下在民宿那边居住,大头头每天都写很多的报告,因为很多东西都要每天报告。

100多个人工作了一个月之后,飞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