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臣女孝顺臣,看臣胡子打结,拿梳子给臣梳,一梳就卡住了。”只好剪掉。
林大有一句话还没说完,景元帝喷了茶。
景元帝好容易忍住,越想越好笑“是你那个得了金鞭的女儿”
“正是。”说起女儿,便咧开嘴笑。
严墉凑趣儿说道“听说林大人家裹得好粽子,辣味儿的,想必也是林大人千金的手笔了”
林大有道“是,这京城的菜都淡津津的,臣与臣女还是更吃得惯崇州菜,就爱那个味儿。”
“陛下要是想吃,臣给陛下也送一篓来。”
景元帝想喝茶的,又搁下了,正事说了没几句,笑得倒是开怀。
等林大有退出英武殿,严墉才道“林大人真是率真憨直之人。”
“不忘本,才好啊。”
到了坤宁宫中用饭时,皇后宫中也蒸了粽子,她亲手剥了一个给景元帝“尝尝,这是臣妾亲手裹的薄荷香粽,这米都拿薄荷叶子水浸过,吃着凉。”
景元帝便想到了辣肉粽子,把林大有家的事儿,当笑谈说给皇后听。
一边说一边想到那把还没长齐的胡子,还是忍不住要笑。
皇后娘娘也掩袖而笑“陛下是不是馋了要是馋了,明儿我也学做辣粽子,咱们也尝尝新鲜。”
那日陛下便是见了林大有,才赐菜给东宫的。
英武殿赐菜,东宫谢恩。
这些事传到坤宁宫。
景元帝对太子向来严苛,似这样的事,大约只有年节或太子生日的时候才有。突然赐菜,必是事出有因。
也不必去问严墉,只要问一问小太监那日都宣了谁,便能知道大概。
探听英武殿中说了什么,皇后还没这么大的权柄,但她还记得御宴赛马,林家女儿得了御赐的金鞭的事。
“我记着他的女儿,还得了陛下御赐的金鞭呢。”
永平伯郡主老大不高兴,她母亲是荣庆公主,先帝爷的小女儿,一向最受疼爱。生下女儿,还封为郡主。
“正好要替公主们选伴读,不如将她也添上”
“你瞧着好就办罢。”
景元帝接过粽子,这些事本就该皇后来管,他也不插手,吃了口粽子赞道“还是你这儿的菜,朕吃着舒心。”
待到端阳宴这一天,皇后坐在宝津楼内,对身边侍奉的宫人道“你去把太仆寺少卿林家的女儿请过来。”
阿宝正坐在水棚子里看水傀儡戏。
就在水提着傀儡演戏,她没见过这个,瞧得入迷,还替大妞可惜,跟卫夫人说“要是大妞来就好了,她一定爱这些。”
卫夫人笑一笑,她很有些神思不属。
她终于搞明白女儿为什么瘦得这么厉害了。
倒也不是她搞明白的,是她家三儿子在一桌吃饭的时候,漏了口风“娘,你们这每日里来来回回,吵得我眼睛疼,大妞没事儿。”
“怎么没事儿亏你还是当人家哥哥的,老大知道替她请太医,老二知道给她买点心果子,你呢”没成家的,就是不知道疼人
“她那是春心动了呗。”
一句话把卫夫人给说懵了,她跟两个儿媳,齐齐抽了口气儿。
就见她扭头往女儿绣楼里跑,卫老大卫老二两个,睁着眼睛闭上耳朵吃饭,看娘跑了,又齐齐松了口气。
“老三,你胆儿可真是肥呀。”
卫夫人进了屋子就拉住女儿“你告诉我,那人是谁哪家的”
大妞吓得脸色发白。
“我都知道了,这事儿你不说,谁给你筹谋呢”来的时候,卫夫人已经打算好了,先哄女儿好好养病吃饭。
要是那小子行,就替女儿打听打听,要是那小子不行,也先把她稳住
这事儿大妞闷在心里,实在是闷不住了,听母亲愿意替她筹谋“真的”
“真的”卫夫人还装作不是什么大事儿的样子,“娘给你相女婿,也得相个你中意的罢,如今你自己有中意的,娘要是也中意,那就牵线搭桥,看对方有没有这意思。”
终于从女儿的嘴里把那姓陆的给掏出来了。
卫夫人打听了陆家,这会儿与陆家夫人就隔一个水棚,坐得算是近,只不知道要怎么相交。
还让身边丫鬟盯着,瞧瞧那陆夫人什么模样。生得倒是一脸的慈悲相,说话也轻声细语的,比那几个文官夫人看着还好相处些。
陶英红看卫夫人一直不断瞥旁边的席,问她“怎么你认识可要过去打个招呼”
“没事儿,我就是四周看看。”卫夫人笑着把话岔过去,这事八字没一撇,不能漏出去。
阿宝在水棚里呆闷了,赛舟且得再等一会儿,她便禀过红姨,想去金明池畔走一走,许多女眷都坐在水边石上,赏鱼观柳。
她跟戥子螺儿两个到水边。
螺儿折了几枝柳条编小花篮子,摘些野花插在里面,处处都是莺声燕语。
裴观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