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源、李好义在前线抗金之时,争如出笼之凤在蜀天振翼,抛去在兴州即沔州遭受的种种猜忌、掣肘;在秦岭长鸣,吐出功高不赏、才高为累的不平与愤懑,期盼着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英雄事业,然而那张残酷的命运大网,正自天地间笼罩而来,无论是杨巨源还是李好义,都无处逃避,无法挣脱”题记。节引自浮星槎未闻函首可安边开禧北伐。
杨巨源尸体出现于略阳,与蜀口和凤州的路程相当,因此凤州军对吟儿的求助不过就是进一步证实,为何吟儿知情比上次早、却来晚了到现在还“即将抵达”
因为这一路上空前阻障,她遇到的叛军络绎不绝,就算近在咫尺了,还有动乱等着处理,一场接一场
“怪我,前几日杨监仓失踪引起的骚动,想是官军,没敢多问,如今骚动变大乱了,金军恐怕也”吟儿隐隐觉察出症结,官军和义军不能再区分对待,越不该被惯着的越是被惯着如此,最容易被外敌钻空,或借机利用,或阴谋分裂。
吟儿不曾持剑对付他们,既是不愿,也是不必,三寸不烂之舌即可
“昔日吴贼叛宋降金、自立伪蜀。无论官军义军,将帅皆有殉国,民众失去长城,被迫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哀鸿遍野。庙堂之远难救近火,上层官员只知泣诉,中层官员以死明志,五十四州如临末日。危难之时,有人马似飞云,刀如霜雪,率七十四勇士杀入蜀王宫如临无人之境,豪气干云,势若长虹,吴贼伏罪,伪蜀政权一夜土崩瓦解,西线军民即刻脱离苦海,问其姓名、官职,都是些最平凡不过的监仓、裨将、马夫只为救苍生之苦,便舍身于锋刃端,赴了那场极可能有去无回的战斗。
尤其李好义,他全家倾巢而出,尤其杨巨源,他散尽万贯家财当初我有幸和他们共谋诛吴,歃血为盟,背后相托,同救川蜀;他们也曾和林阡大块吃肉,大碗饮酒,并肩抗金,何等畅快他们虽然临死也未能有配得上功绩的权与名,但比起那些不作为的上层官员、只知道逃避的中层官员,更值得民众爱戴、军士追忆、流芳百世、彪炳千秋,煊赫可比那千秋二壮士,纵然逝世,侠骨犹香”
一干肺腑之言,说得本来睚眦尽裂的叛军们痛哭流涕,纷纷弃械“盟主,您可要为李副都统、杨宣参,报仇雪恨啊”
“别弃械,握紧了。小人卖国,边关告急,你们可愿随我一起去战斗、先雪了李杨二位壮志未酬之耻么”
然而她说得再激昂,都只能以气势镇住一时,要想完全根除内乱,必须凭行动给他俩讨回公道。这趟浑水,她是蹚定了,可是现阶段外敌还没办法计算,内乱都足以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沧海横流,前路渺茫,所幸还有厉风行、宋恒,虚空中坚定同行,不免令吟儿感到心安。
李、杨之死,对于川蜀的震惊程度堪比昔年岳飞之于大宋,即便不相熟的英雄豪杰,闻讯都无不扼腕唏嘘,愤愤不平远多于哀痛,所以纷乱甚至不一定局限在官军、义军也有
吟儿哪不伤怀,却怎敢轻易流泪,一路策马飞驰而去,只求分布在川蜀全境的杨巨源拥趸和潜在的拥趸们看清楚敌我轻重,先别把矛头对准内部。
什么时候,英雄之死的后果竟比其死更重了呢
她被十三翼强迫着下马休整了片刻后,正待再赶路,忽然道上狂沙四起、昏天暗地,十三翼急忙说“主母再歇片刻,风沙挡路了”
“挡路了”吟儿一惊回头,喃喃念着,“挡路了,你们挡路了”忽然就流下两行清泪。
“主母”十三翼以为她中邪。
她原以为,李好义和杨巨源的共性是为民除害、为国锄奸、敢为天下先,可没想到还有一点潜藏吗,那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川蜀不知道有多少禽兽,生怕自己的猎物被人分食,他俩的身影那般伟岸,自然挡路,于是就先成了猎物,被撕咬得粉身碎骨
沿途,又获悉金军涌入已久,战力激猛,厉风行宋恒也感吃力,吟儿据此推测林陌是料敌于先,那么边关的杨巨源麾下们很可能混入了敌军奸细。
不仅如此,边关内乱比蜀中更大、冲突更频繁的根因,是因当中有个众矢之的,名叫彭辂,纸里包不住火,有从后方回来的侍卫说,杨巨源最后促膝长谈的人是他
先前杨巨源是失踪,彭辂还能支吾搪塞,所以事态便顺着安丙的意思没有升级;如今涉及命案,大散关内外人尽皆知,彭辂撒谎推脱时脸都发白。
“凶手是彭辂”吟儿不明白,为什么是彭辂,可是,前次的教训在前,李好义之死的伤痛现在看来根本没被抹平,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改变上回的处决方式,不能教杨巨源的麾下们也寒心,那就先进城去将彭辂扣下,再严刑拷打动机也不迟
“我这次不怀柔了,冲进去,抓彭辂”乖乖你哪次怀柔过。
“报,主母,散关丢失,凤州已被林陌和完颜纲占领,下令秋毫无犯,民众竟有臣服”急报传来,吟儿才发现,这次要进的竟是一个双重敌城
长叹,她和林阡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