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三十岁的秋冬 。(2 / 2)

入沉默。八爷摸了摸藤编的圈椅扶手,上头好像有了一丝秋夜的凉意。“新政的希望不该跟噶礼那种小人联系在一起,正是对新政抱有厚望,其出身才必须堂堂正正。”八爷长长吐出一口气,“也怪我。若不是我这几年没能给你什么帮助,你也不必出此下策。”

“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非要论的话,八爷这些年过得惊险,我也没能帮上八爷。”

他们两个相视一笑,笑容有一份幼年时的影子。

“你看我家的大丫头如何”

“咱们郡主格格自然是千好万好。”姚法祖拍膝盖道。按惯例亲王的女儿封郡主,本朝应该是叫和硕格格的,但姚法祖无拘无束惯了,此时浑叫起来好像也很形象,尤其他很真诚地补充,“样貌、品性、学识都是顶尖的,看出你花了很大的心血。”

“往孩子身上花些心思是应当的。你家大公子这个岁数就出海到过琉球、琼州,也很了不得。”

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很明显了。

姚法祖搓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八爷看得上我家孩儿,我们夫妻只有高兴占了个大便宜的。只是往下不知道两个孩子的想法,往上,还有你家老爷子呢。”

本朝皇孙女不是抚蒙就是嫁给满洲老姓,嫁到汉军旗的真是寥寥无几,可以称得上开先例了。别说什么“八爷和姚法祖亲厚,两家结个亲顺理成章”,以康熙跟曹寅的交情,也没有把公主嫁给曹寅的儿子啊。

在儿女婚嫁上,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事在人为,皇上那儿我去求。你也别怨我着急,我唯一的妹妹已经嫁去了蒙古”

对于昆昆公主的远嫁,八爷到底是有心结在的。到了景君身上,便使劲给闺女刷名望,又将各家的儿郎相看了一圈,还是觉得姚海的年龄、品貌最为合适。

当然了,不是说姚海这个十一岁的少年郎长得多么出众,他也就是中上的长相罢了。八爷看中的主要有三条

其一,姚法祖夫妻都不是什么奸猾之辈,反而很有些道上的义气,哪怕他因夺嫡纷争的波及而家门败落,以他们这些年的交情,姚家也会善待景君。

其二,姚法祖治家严格,跟妻子王氏感情甚笃,这些年从没闹出过宠妾庶子的事儿,这种家风是会遗传的,相比让闺女跟他人后宅争斗,八爷自然更倾向这种后宅清净的人家。

其三,就是姚海本身像是要走文臣路子而非武将。那样姚海进京跟景君一起生活就有了可能,而不是还要去边疆征战。

带着女儿从京中出来的时候,八爷就有了隐约的想法。等在福建见到了姚海本人,几番暗查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能在准岳父挑剔的眼光下存活,姚海如何可见一斑。对于这个长子的教养,姚家夫妻也是下了大功夫的。虽然没有被培养成父亲那样的海上英雄,姚海也不是什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

不过小儿女的感还是挺微妙的。

“你跟姚家的几个孩子出门玩了两天,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吗”八爷问景君。

景君转了转眼珠子,回答道“都是挺好相处的人。”

这小丫头,还学会拿乔了。八爷逮住女儿,用胡茬扎她的头顶。“明天就要开始救疫了,我借了姚海给我们带路,你不会跟人家小哥哥闹矛盾吧”

景君恼羞成怒,从八爷的怀里钻出来,红着耳朵道“我跟那无趣的木头能闹什么矛盾”

八爷“那就不要他了,换个向导也是使得的。”

景君单手叉腰指指点点,可爱得像个小茶壶。“阿玛你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小话断绝外人的前程呢”

八爷给整不会了。“那你说怎么办吧。”

景君“哼”一声“就让那木头当向导好了,我不跟他吵。”

八爷寻思着姚海也不是个木讷的呀,小少年认路认方向做算术可溜了,跟乡老农夫交流也没什么障碍。他闺女才只有九岁就已经是海底针的心思了吗

景君若是知道了知道了阿玛在腹诽她,她肯定会当场哭唧唧。“我才九岁阿玛就寻思着把我丢给别人了。”是一年份的乾清宫茶点都哄不好的那种哭唧唧。

可惜景君不知道,所以她头上戴着个大草帽,五黑浓密的头发在身后结了根粗粗的麻花辫,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水瘟病防治宣传中去了。她着实是在吃苦中快速成长起来了,等到冬天八爷带着她踏上返程之路时,景君已经有半吊子的赤脚大夫的水平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