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二十八岁的夏天 。(1 / 4)

“皇帝不是真的想复立太子,只是拿他稳定朝局罢了。”听完八贝勒的讲述,幕僚胥先生如此总结道。

相比于老神在在的韦半仙,胥三指的脾气更急躁一些,外在体现除了各种冲动消费外,就是每次议事都是他先开口。“强行复立太子,已是名不正言不顺,然皇帝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给太子奶公问斩,更加有损太子名声,这是其一;皇帝明知凌普所贪多数供给太子用来邀买人心,此乃正副二君矛盾根源,复立太子之际,皇帝不去装聋作哑,反而追问赃款去向,搜集更多太子结党的证据,这是其二;八爷都说出要在新君继位后遁走的话,皇上只是象征性地训斥,并没有追究不敬储君之事,逼八爷改变态度要么是他默认八爷遁走,要么就是他觉得八爷不会遁走。八爷觉得是哪种呢”

八贝勒沉默了几秒“本朝宗室封爵固京,防的就是王爷贝勒们在地方上召集兵马文臣,威胁中央。安靖出嫁之地甚远,又可借到俄国、准噶尔两地兵力,为国家北疆安定计,是万万不能将没继位的宗室放去那儿的。”

“正是如此。既然皇帝不会默认八爷遁走喀尔喀,又没有力斥八爷逼您改变主意,也不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干掉八爷您,那便是他觉得八爷不会走。为什么呢因为在皇帝的潜意识里,压根儿不觉得被复立的太子能真正继位啊。”

“先生所言,作准吗是否证据太单薄了呢”八贝勒面前的茶杯一动未动,显然皇帝真的打算复立太子这件事,让他没有什么品茗的心思,即便这是今年春天刚摘下来的西湖龙井。

韦老先生却是不慌不忙地啜了口茶水,享受完茶叶的芳香和炒制的焦香后,才说道“八爷想要验证皇帝的心意,只要关注两件事就好了。复立圣旨中如何解释太子不孝君父以匕首割开王帐一事皇帝是否治罪被太子鞭打的宗室,削减其权柄”

八贝勒手握着茶杯,戴了玉扳指的大拇指缓缓摩挲着杯口。“先生的意思”

“朝廷以孝治天下,不孝者名不正言不顺,即便以唐太宗的英明神武,玄武门之变尚且为其一生污点,况当今之太子乎”

“满洲遗风,以姻亲宗室之盟夺得天下。不睦八旗者人不举民不从。”

从汉人的法统来说,要孝;从满人的传统来说,要睦。胤礽在去年被废除的时候,从两方面都否决了他的继位合法性。

从和睦满洲的角度出发,康熙说太子蛮横无理,鞭打平郡王、贝勒海善等人。这除非是把平郡王等人的旧错翻出来,证明太子打得好,打得有道理,不然就不合满洲传统。

从孝顺君父的角度出发,康熙讲了一个太子用匕首割开帐篷往里面窥视,准备谋杀亲爹的鬼故事。嗯,瞎话是自己编的,现在问题是怎么把说出的话再体面地吞回去。

事实上康熙如何解释复立太子的原因呢

“二阿哥胤礽,本性慧敏,自开蒙以来,骑射言词文学样样皆好;监国理事,亦是妥当。然至中年忽发狂疾,行事暴躁狂悖,与上下不睦。经太医诊治数月,狂疾已退,前过尽数改好,故复立为皇太子。”

这瞎话说的,是连景君都会被逗乐的程度。

太子本来是个好的,因为突然得了精神病,才做出了对上不孝,对下不睦的举动,现在精神病好了,就还是个好太子。听懂的掌声

就连在三福晋被责骂之事后说话做事越发小心的云雯,都忍不住在床笫之间吐槽道“不孝不悌的名声还没洗干净,就又给安上了个有脑疾的污名,皇上是真的不顾和太子的父子之情了吗”

不孝之人不堪为君,难道有精神病的就可以当皇帝了吗拜托这又不是世家门阀当政的晋朝。

且你说他病好了就病好了改天说他狂疾复发,岂不是又可以废掉连理由都是现成的。就算胤礽真能熬到登基,也面临着被权臣架空后来一句“皇上狂疾未愈”的风险啊。

八贝勒在换季的薄被子里翻了个身,搂住福晋软软的腰身。“明个儿就是册封皇太子和皇太子妃的大典了,这时说这些也没的意思。”

云雯今天睡前洗了头,刚晾干的头发如乌云般散在枕头上。“皇上是真心想复立太子吗”

“皇上首先是想威慑群臣,证明自个儿依旧能掌控朝政吧。即便诏书上的理由敷衍至极,皇上想复立太子,就是能复立太子。他们之前在储位公投上再怎么勾心斗角,都抵不过皇上一力降十会,这就是威慑。”

“确实,如今至少表面上安静了,不再有嚷嚷着那个皇子能继承大统之类的话了。”云雯叹气,“但都已经被挑起了心思,哪里就会真正地安静呢爷呢爷就真愿意将来是二阿哥继承大统吗只怕是比废太子前更不乐意才是。若是从来就没有过希望也便罢了,看到了希望再失去,谁又能忍得住呢”

八贝勒缓缓地拍着福晋的后背“还有一个原因,是两位先生与我说的,你不要外传。此前太子之位空悬,诸皇子结党,有倒逼皇帝之势;如今又有了一个人占住太子之位,那么诸皇子欲问鼎,就只能先把太子拉下来,所有人的矛头都会指向太子,而不是皇帝了。皇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