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此人基本的读写与人情往来是过关的。不然若是像武举那样,状元连个大字都不会写,难道官场就会承认这些人吗朕还想让文举人考武进士呢。”
“皇阿玛所说,需要让考杂科之人有一定的经史基础,儿臣认同。然而要求举人是否太高了一些,儿臣本想着秀才就能考的。”
旁听了许久的九阿哥这时候插嘴道“弟弟倒是觉得让举人考正好。八哥只想着举人难考,漏掉了偏科的人才,却没想秀才太简单了。底下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捐个秀才也是有的。还有秀才连经书的断句都断不明白呢。这种人要来作甚秀才是不能做官的,举人却是本来可以做官的,虽然前途有限,但文人圈里还是认同的。这些人考个水利科,原本没希望中进士最多再五品官位置上终老的,如今有了向上爬的希望,不也算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儿吗”
八贝勒被弟弟说服了。“小九说得对,是我想差了。”
康熙爷笑眯眯地看儿子们给自己打工,赞了一句“老九也长进了。”
于是事情就定下了,明年水利科进士的卷子,由八贝勒带着靳辅去出,而算经科的卷子,由九阿哥带人去出。“老九办成了这件事,朕有赏。”
皇帝爹特意说的赏赐,自然不是简单的金银珠宝了。是爵位或者官职。于是九阿哥一下就亢奋了,拍着胸脯保证会把大清第一届算学科举的卷子出得漂漂亮亮的。
这个时候的九阿哥还不知道,年轻的他又被康熙爷给摆了一道,因为同样的话,康熙爷对着三阿哥和四阿哥也说了。第二年正月底的时候,稳坐钓鱼台的皇帝爹就收到了两张算经考题,一份来自三阿哥,一份来自九阿哥。而同样的,还有两张水利科的考卷,一份是八阿哥带着靳辅出的,还有一份是四阿哥带着十三阿哥出的。
许久没有进宫的明珠被叫到了康熙爷跟前,而这四张来自皇阿哥的考卷就被摊在了他的面前。“端范纳兰明珠的字啊,来看看皇阿哥们出的考卷。前些年让你去看市面上与水利和欧罗巴算学有关的书,如今到了考校你的时候了。你来评评看,哪一份写得更好些”
万万没想到,私底下替康熙爷物色理工科人才的,赫然是已经被雪藏多年的纳兰明珠。
如果是任何一个皇子阿哥知道了这件事,都会惊呼皇帝老爹你不怕加在老大一方的筹码进一步失衡,夺嫡之争越来越剧烈吗
然而康熙就是康熙,只因在看人选人上,明珠最合适,所以说再次启用,就再次启用了。不需要经过朝臣的商议,因为所谓商议势必会变成党争的相互攻讦。但皇帝除了要平衡朝堂之外,也有着要建功立业,革新国家的政治理想。
而明珠,显然也已经在私底下与康熙爷做出了约定和保证。
此时他接过面前的四张卷子,看到其中的编者中没有一处写着直郡王的名讳,也是神色平静,仿佛帮着大千岁夺嫡已经是前尘往事了一般。“臣年老眼花了。”明珠摸了摸头顶越发稀少的白发,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副老花镜,“臣先看算经科的。”
康熙很优容地挥挥手,就有太监替明珠拿来一把椅子,明珠就颤巍巍坐下来,戴着老花眼镜看卷子。他仔仔细细将两份卷子都看完,才小心翼翼地收起老花镜。
“三贝勒和九阿哥都是精通算学之人啊,皇上在教子一道上真是令人羡慕。”
康熙没有理会明珠的马屁“你觉得两份卷子哪份更好呢”
“三贝勒应该是找了门人一起出卷,每一道都在算经上有出处,最多的是九章,也有九曹、海岛上的,可谓名正言顺。仅有一题不是从传统经典里出的,也是摘自几何原本。然而,太注重正统了,就难免显得迂腐和死板。而算学是不能迂腐的。皇上要问臣哪一份卷子出得好,臣得说九阿哥的卷子出得好。胜在灵活实用,皆取自生活,用于民生,既有引经据典,也有推陈出新,便是让臣赖出,也不能出得比九阿哥更好了。”
康熙笑着点点头。“继续。”皇帝说。
“但若是要放出去让士子考科举,臣还是选三贝勒出的这份卷子。”明珠最后总结。
康熙继续点点头,将三贝勒所出的试卷放到桌案上。明珠不愧是他多年的老搭档了,在事情的看法上和他一模一样。小九的卷子出得比老三好吗是的。是因为小九在算术上比老三更加博学吗倒也不是,是老三太胆小了,条条框框束缚住了,就改革一事而言,不如九阿哥来得锐意进取。
但是眼下却是算学科举推行的第一年,考生的层次太低了,反而配不上九阿哥这么新颖的卷子。
第一年嘛,还是要鼓励为主的,所以还是稍微放放水,出些书本上的原题来得好。
但是要让皇帝来选择以后负责算学科举,常年为算学科举出卷子的人,恐怕还是九阿哥更加合适一些。
这一门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水利科了。皇帝将水利科的两张卷子也放到了明珠跟前。这回明珠看卷子的速度显然比刚才要快许多。“高下立判啊”大约只花了不到十分钟,明珠就放下了老花眼镜。
“八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