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二十岁的夏天(3 / 3)

才成了这能够速干的新油墨。”

其实就是加了点洋酒,借助酒精去调整油墨溶剂的挥发性能罢了。真正加速油墨干燥的还是在印刷机里加了一个高温烘干的部件。不过这样子的机密纳兰揆叙可不想跟太子说,不误导说油墨被菩萨开过光都是他对太子爷的友好了。

不过纳兰揆叙的借口太过合理,新技术出来嘛,有秘方再正常不过了。在场众人都没有怀疑,就连康熙爷自己,详细的技术汇总还没看呢,也不觉得纳兰揆叙在胡诌,当场就夸道

“揆叙真成此术,与教化有大功,朕记得你身上还没有爵位,就加封一个云骑尉给你,同时擢掌院学士,主管推广铅字一事。传教士白晋、张诚,辅佐成事,衷心可嘉,赏银五千两,赐京中宅地一座,准其修教堂自居。”

好家伙,众人直呼好家伙揆叙作为纳兰家的老二,一直被前头大哥的光彩掩盖,最缺实权和爵位,皇帝就给了实权和爵位。法国传教士们来京这么多年,心心念念想要修一座自己的教堂,这就给批了土地和建筑经费。而且还指明了要推广铅字,这要不是这些人跟皇帝事先说好了,鬼都不信哦。

老狐狸的李光地、张廷玉带头跪地高呼“皇上英明,文治昌盛”且不说这两位在皇子党争中站中立,这时候奉承起康熙来半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再说了,读书人出身的,打心底里认为推广铅字是一件好事。

有人带头了,再加上“降低书籍成本、推广文教”这件事真没什么可以挑刺的,就连索额图都跟着呼了几句万岁。

不过眼看着老对头明珠家的孩子一个两个都冒出了头,索额图的心里都快烧起来了。有一个纳兰性德还不够,纳兰揆叙现在成了文教功臣,大赚一波文臣的好感。皇帝你也太偏心纳兰家了,这种机会怎么就不带上我赫舍里家的孩子一起啊没有爵位的年轻人难道就一个纳兰揆叙吗

没错,这时候索额图还觉得改良印刷术这种需要大量钱财和技术支持的事儿,是康熙爷发起的。纳兰揆叙这小子可不是格局这么大的人。

然而康熙爷的下句话,就让索额图的脑子如热火上浇了勺油,心脏如冷水里加了块冰。“老八,朕准你用铅字开书局,印你的医书。这下你可高兴了”

八贝勒眉眼弯弯地从一众宗室王爷中出列,磕头谢恩“儿臣谢皇阿玛赏。”

“你是大清的贝勒,也不能只拘泥于医书。你自幼在尚书房受教,精通多国文字、西洋诸学。除市面上常见的那些,满蒙、水利、天文、数术,乃至西洋文本,皆可印之。”

汉臣有可能会遭遇文字狱,但是爱新觉罗家自己的孩子,还能遭遇文字狱吗皇室自己,说起明朝哪里哪里好,哪里哪里可以借鉴都是自由的。这是将书籍审核的权利放给八爷呢,为了给自己出版的书籍加一层保护伞,可想后面会有多少想出文集、诗集的汉臣找到八爷的书局去了。

众大臣把康熙的话在嘴里嚼了一番,当即就有聪明人的眼神火辣了起来。

太子就是这“聪明人”中的一员,当即脸色就不太好看。汉臣喜欢嚷嚷正统,嚷嚷嫡长继承,这是儒家礼法,但礼法抵不过利益啊。皇阿玛真是给了老八好大的权力,可比区区太医院更加触动太子的核心利益。

“原来此事还是定贝勒首倡,真是朝廷之幸。”太子说。连“八弟”都不叫了,直接“定贝勒”。可见这位太子爷是不高兴了。

康熙瞥了一眼太子,仿若无意一般。

而太子不高兴,老大就高兴了。胤禔当即出列,扮演一个为弟弟出头的大哥形象。“揆叙和传教士都赏了,儿臣斗胆,也为八弟请个赏”

康熙微微一笑“有理。老八,你想要什么赏赐”

这要放几年前,八爷可能还想不出自己需要什么。但眼下不是妹妹的麻烦还在跟前嘛管他什么太子不高兴,什么被大千岁当枪使,都没有他妹妹重要。

“儿臣只是动动嘴皮子,又是要便宜,又是要印刷得好看,净给旁人出难题了,没干多少实事,不敢居功。”先谦虚一波。

康熙也知道儿子是先谦虚一波,坐在龙椅上笑而不答。

八贝勒见老爹不给梯子,就自己硬下“不过皇阿玛有赏,儿臣还真有一事想讨个恩典。八公主长在宫中多年,已种牛痘,身子骨亦是康健。今年木兰秋狝,可否一并前往,也算是增长见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