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十七岁的冬天(2 / 3)

男人都是一群莫名其妙的傻子”。

不过傻子们叙话叙得开心。

比如姚法祖说,他已经快要把他的海商姐姐追到手了,对此小八爷表示不见到活人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再比如姚法祖追问小八爷有关太子爷的八卦,被小八爷严词拒绝。“我可不想太子爷跟男人私奔的故事从福建传出来,小心皇阿玛震怒。”姚法祖就直笑话八爷藏不住话,回头他就这么编故事了。

除却这些没营养的八卦事儿,干货也是有的,小八爷跟姚法祖交流了北征与皇子分封的事,姚法祖也了弗朗机人在台湾捣乱的消息。“中原可能不知道,然而海上已经有了好几股洋人海盗了。”

南方的风土人情,云雯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加入到了话题中。正说到八福晋想在福建开一家书铺收集海外书籍的时候,别的佐领登门了。

马佳纳穆科和纳喇多弼是联袂而来的。相比刚刚分到八爷门下的新人,这两位也算是嫡系了。纳穆科于姚法祖来说是大哥哥,多弼却是姚法祖的陌生人,因此彼此还算比较克制。主要引导着场面的是小八爷。

“马佳侍卫自我开蒙的时候就护送我了,一开始是兼职护送我,后来就成了专职。他在昭莫多战中立功了,皇阿玛封他进正蓝旗做佐领。”

小八爷这么说,云雯心领神会,这就是那两个无主佐领中的一个。康熙找借口干掉了原本的佐领,将人口兵丁划分给八爷,然后让八爷嫡系的纳穆科空降成新的佐领,这是铁了心要将这些旗人与安王府切割开来。

“马佳大人快请起。”云雯让纳穆科起来,忍不住多观察了这个被扔了烫手山芋的家伙几眼,见他眉宇间虽然喜气洋洋但并无倨傲之色,落座时也专门挑了靠后的位置,便放心不少。

能被康熙扔烫手山芋,至少不是个傻子。

多弼的情况就简单多了。他是继承了父亲的佐领之位,跟属下的旗丁都是从小玩到大的街坊。不过他们这支因为前代不怎么抓武艺的缘故,衰落得有些厉害。要不是在小八爷的制药工坊中找到了劳动力价值,许多人只怕要吃不上饭。如今多弼上台,倒也狠狠训斥了属下的懒汉闲人,风气虽好了,却依旧不善武力。

康熙大约也是觉得这支佐领只有转做工的份儿了,才将他们拨出来给小八爷的。

多弼自己能跟着上战场,武力值还是过关的。然而他想法奇葩,总觉得战争只会破坏,制造才是与社会有用的事儿,因此完全不觉得打工有什么不对。打工好啊,这辈子都是要给八爷打工的。

这思想觉悟,就连小八爷都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

不过云雯第一次见多弼,并没有看出他平凡外表下独特的灵魂。因为多弼只是老老实实磕头,介绍自己是镶白旗世管佐领就完事儿了。

当枫叶亭中只有姚法祖一个客人的时候,宾主之间无话不谈很是热闹。等到了有三个客人了,反而大家都不主动开口说话了。小八爷也知道这种人多的场合,若不抛出一个共同的议题,那是讨论不起来的。他也不强求,吩咐下人们上茶水点心,用来占大家的嘴巴。

也就是热茶刚刚上来的时候,又有门下佐领登门了。

这回来的依旧是老熟人,还是小八爷在名册上看到时给吓了一大跳的老熟人都察院左都御史、新进骑都尉于成龙。

这种朝廷重臣,官职远远高于身上兼着的佐领,小八爷是亲自起身迎接的。但于成龙这种大清官怎么会自矜身份呢三个头磕得结结实实的“汉军镶红旗佐领于成龙请定贝勒安,请定贝勒福晋安。”

还真有人规规矩矩地喊“定贝勒福晋”啊。云雯站起来侧身避开,口称“于国无功之身,不敢当于大人这般礼数。”

而小八爷已经亲自上前将于成龙扶了起来。“我也是头回知道于大人身上还挂着汉军旗的佐领。”

于成龙苦笑道“非是八爷孤陋寡闻,这佐领也是新落到奴才头上的。养父几年前仙逝,臣丁忧中夺情回来为大军转运粮草。如今除了丧服,便继承了养父的佐领位。”

原来是这样。

根据于成龙解释,他养父本是他大伯,是个汉军旗的军官,身上军功不少,可惜膝下没儿子,只能过继了于成龙这个侄子当嗣子。他过继就是为了继承这个佐领之位的,恐怕难以推脱。不过于成龙的主要重心都在朝堂上,他已经够忙的了,管理旗务最好是八爷这边能派人手过去,这才是最为名正言顺的做法。

于成龙虽然耿直,但也不傻,自然知道康熙爷将他划分给八爷是什么意思。

这份渊源得从靳辅说起。

靳辅从前是明珠的属下不假,然而自打大阿哥党第一次翻车、靳辅被问罪之后,两人的关系已经走到了末路。是八爷在皇帝面前力保靳辅,靳辅才有了起复的机会。这么些年了,八爷这么受宠,但一直与朝臣们保持距离,唯一一次保人,就是保靳辅。后来靳辅身体不佳,又是八爷悉心照顾。这要不打上八爷的印记,那靳辅就得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了。

靳辅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