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1 / 2)

慜帝六年的年末,又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两个爆炸性新闻分别起自南北,一个往北扩散,一个往南扩散,最终相逢于作为沟通南北贸易的淮南贸易城。

十二月,淮南贸易城中的气氛不因天气寒冷而冷淡,反而更加热闹了。

商人们带着北方的皮毛、西北的烈酒、江南的茶叶、江北的霍纸,在淮南贸易区进进出出,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

淮南贸易城就像淮河南岸的一颗明珠,吸引了全天下逐利的商人们,这里有最丰富的货物,也有最繁荣的市场,更有最宽容也最严格的管理者。

只要它存在一天,天底下的商人们就仍有一条向好的生路,任何商人都舍不得说这个地方一句坏话。

马上就是一年之尾,此时还在淮南贸易城逗留的客商都有着想要大赚一笔好回家过年的想法,这时候,他们也更加在意南北各地来的消息,因为年末也是总结一年得失,制定明年战略的时候。

这时候得到的最新情报,将决定他们在新的一年的整体策略如何。

所以这时候,忽然涌入城中的两个爆炸性新闻就如在沸水中倒入一锅滚油,整个淮南贸易城的商人、游客、学生们都沸腾了起来。

听说了吗青州刺史,百家学宫之主霍思城要召集天下的文人为拼音字典做注。

什么你不知道拼音字典是什么那淮南贸易城内使用的简体字你知道吧三个月包教包会的妇好书院分院识字班你知道吧分院的学生人手一本拼音字典,那里的老师就是靠这一本拼音字典,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能教会学生识字

如果以上你都不知道,也不能理解,那么还有另一条消息让你知道拼音字典有多伟大,为拼音字典做注又有多吸引人至今为止,王霍母女所著的拼音字典,已经发出去了三十五万本,至少有三十五万名使用者,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三十五万

这个数字彻底吓住了听说消息的人,继而开始产生一种被人落下的恐慌有三十五万人都能靠着拼音字典识字了,可是我还没有拼音字典,我也不识得三十五万人都在使用的简体字这可怎么办

淮南贸易城内,学习简体字的风潮再次席卷整个城的人,那些本不欲入学分院的人也在群体气氛的带领下,涌入分院。

分院识字班一日之内,就多了上千新的报名者,排队等入学的人一口气排到了半年后。

而淮南贸易城内的巨富颇多,不断有原本已经报上名的人因为巨额的名额购买金前往报名处转让名额,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之后,分院报名处不得不出台告示,识字班报名的名额只能本人用,一旦反悔,直接顺延给后面的人,不接受转让。

学习简体字再也不是一件需要潜移默化的半强迫行为,而是成为一种风尚,一种潮流,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原本已经在妇好书院分院识字班内学过简体字的商人们纷纷扬眉吐气,在同伴或贸易伙伴面前眉飞色舞地说起自己当初是如何有先见之明,看出简体字早晚要在天下大行其道,所以一进入淮南就报名学习简体字,而不提是为了在淮南贸易城内行走方便。

更有人将自己珍藏的拼音字典借出来供友人一观,当友人不解地指着上面奇怪的拼音询问其义时,这些识得拼音的商人们但笑不语,纷纷神秘道“这是一种神奇的识字工具”“不是文字更甚文字”“一时半会儿说不清”“等你学了就知道了”。

但是不管是认识简体字还是不认识简体字的人,心中都充满了一股意气,一份希望。

即使见识减薄、地位卑微如他们,也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时代要到来了。

他们这些人,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如果说拼音字典的事让人兴奋激动,那另一桩新闻就叫人不知该忧还是该惧了。

十一月十七日,武昌城改元,另立了一位新君,乃是慜帝二年岁末出生于建康城破中的安城公主。

女子即位,乃是千古未有之奇观。

但是这一次,出奇的,从南到北,都没有太多的反对声或者叱骂声。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位安城公主今年才四岁,是慜帝唯一的孩子,也是最后的皇族。

大概更因为,在安城公主之前,已经有了霍思城和王若彩,有了江北政权下一众威名赫赫的女官和女老师们。

哪怕是最奸猾势力的商人,也对淮南贸易城边的分院女老师抱有一份敬意。

在这对名满天下掌握实权的野心母女面前,一个不足五岁,皇位也名存实亡的小公主继承王位,给大家带来的冲击甚至还比不上霍思城六月立圣人碑给人们的冲击来得大。

但是冲击小归小,新闻却是大新闻。

因为有一件事,只要是关注天下大事的人都知道,当初谢恺大军从建康撤出的时候没带安城公主,安城公主落在了后来接管建康的霍思城手里。

武昌城尊安城公主为新帝,也就意味着淮河以南的最后一股和江北敌对的势力武昌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