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3 / 5)

不配学习汉字”的说法不攻自破。

汉臣降胡,积极推荐汉字的优点,又自荐为刘奔书写翻译,汉字才得以渐渐进入胡人的朝廷。

但是也只在一些必须记录下来的事件上他们肯使用汉文,日常生活中,胡人是决计不肯使用汉文的,这让会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羞辱了。

刘奔自己对汉文化是很向往的,奈何他自己就是打跑了汉人才当上的北方之王,用的还是“汉人的朝廷无德无才,汉人堕落,不配统治自己”这样的理由。

等他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后,整个朝中上下,蔑视汉人才是思想正确。

刘策这个当老大的,总不能自己扎自己的屁股吧,于是他一心向往汉人的文化,也只能压着。

但是他还是留下了抓来的汉人皇帝父子的命,对他们心存一些敬畏,也希望以后等矛盾缓和,能让汉人文化的精华在自己的王朝中得到应用。

可惜他死得早,死的时候,还没能想到办法改变朝臣对胡人的看法。

等到刘奔的弟弟刘策上位,他行事更加凶悍,对汉人的皇帝也更狠,上来就把人宰了送脑袋给南帝朝廷,嘲讽他们不忠不义。

但是凶悍冷酷之外,刘策也不吝于按自己的心意任用汉人的降臣,他不像哥哥刘奔那样有一堆考虑,他要是想用汉人的臣子又怕他们造反,就直接把他们的皇帝杀了,这样他也就能放心用他们的朝臣了。

前朝废帝的司徒陈获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刘策的视野。

陈获身为汉臣,却在这个满朝胡人贵族的胡人王朝里获得了刘策的无比信赖和维护,他也没让刘策失望,他提出的一系列措施替刘策大大改善了统治疆域内频繁的汉人叛乱,稳固了刘策的统治。

除此之外,他的另一桩功绩,大概是自他进入胡人朝堂始,胡人的朝廷上下,终于开始在胡人朝廷内部的公文里日常使用汉人的文字。

在刘策的支持下,陈获要求胡人朝臣在正式的公文当中,必须使用汉人文字,以免口口相传或图图相传出现理解错误,这对胡人朝廷内部政务的治理是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用的。

但是也因为这种强制使用汉人文字的行为,让胡人朝臣对刘策感到了不满,他们自己大多不识字,为了书写公文,不得不家家户户另请识字的汉人为自己服务。

虽然这些人仍是自己的奴隶仆人,但是胡人贵族们觉得自己的政务被汉人参与,尤其是书写还完全被他们控制,自己的公文,自己却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是对他们人格和尊严的极大侮辱。

刘策专权独断不可违抗,陈获他们也扳不倒,为了摆脱这种不识汉字带来的掣肘,胡人们也一度想要自己私底下学习一些汉字,不求熟读四书,但是也要认识他们公文中使用的大部分文字以求不被汉人助手蒙蔽。

他们甚至以此要求手里的汉人们为自己发明了一种叫做“公文字”的东西,指的是公文中的五百来个常用字,并且要求从此以后汉人只准用这些公文字书写公文。

汉人照做了。

但是事实就是,繁体的汉字,是真的很难学。

不说写,光是认,那些一笔一划,横竖撇捺,就让胡人伤透了脑筋。

最后大部分胡人还是破罐子破摔,不肯学这劳什子玩意了,什么鬼东西,就汉人会折腾,专门发明来折磨人的吧

于是直到刘策去世,胡人的朝廷也仍然是靠一部分汉人负责书写和阅读公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胡人朝廷里许多汉人的地位和生活质量,但是也让胡人对陈获和汉字深恶痛绝,等刘策一死就上门把陈获勒死了。

这种厌恶甚至恨屋及乌,也连累到刘策身上。

所以刘策身死,安王效仿刘策当初所作所为,进京控制小皇帝,屠尽刘策的后代,满京城没有一个胡人贵族出来阻拦的。

藩王叛乱,他们也故作旁观,不肯出一份力。

直到小皇帝刘耀在洗女和席献的拥护下站稳了脚跟,朝臣在真正急了起来。

他们怕小皇帝报复啊。

命都要不保了,这时候,刘耀亲近他的汉人太傅,说要学汉,亲汉,胡人贵族们哪里还敢抗拒,哪怕头悬梁、锥刺股,也要学啊。

胡人贵族们做好了痛不欲生学习繁杂深奥汉字的准备,下定决心,哪怕真的学不会,装也要装出几分样子来。

但是这时候,那位让刘耀敬重无比、手段也狠辣无比的洗太傅忽然出面接管了这件事,说要助北朝诸民学习汉字一臂之力。

胡人贵族们议论纷纷,这能怎么助他们难道是缺老师吗他们不缺啊,府上有不少前朝废帝的高官大臣在他们手里当奴隶呢,真要教,那些人什么不会,他们缺的是老师吗他们缺的分明是脑子啊

但是接下来,那位果决冷酷、的太傅却做出了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举动。

她派了自己从南方带来的侍女,自己也加入其中,亲自在皇宫内开汉学课,亲授胡人贵族们如何认识汉字。

而且她教给大家的汉字,也和之前那些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