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吧。”桑晓晓把脑中回闪的事记在心上,打算回头去找医生看看。她抬起手准备捂住耳朵,意识到傅元宝就在她边上,当即侧头“你不给我捂么”
话落,炮仗声剧烈“嗙”一声响起。
傅元宝发现桑晓晓被突然响起的声音震到人本能抖了一下,好笑伸手捂住桑晓晓的耳朵“捂的。”
炮仗不可能放一个,当然是一个接着一个。接连喜庆的声音让桑晓晓恍若又回到过年那会儿。傅元宝就是这样捂住自己耳朵的。
勉强就算他合格吧。
桑晓晓这么想着。
炮仗点完,一群成年人又高高兴兴折回到屋里,想要唠这个唠那个。傅元宝经受过不止一次采访,很清楚如果散漫地聊下去是没有止境的。
他浅笑着上了桌,慢慢带着话题走“高考成绩好,课外还能写文章。像桑晓晓这样的人其实到底还是少的。我个人觉得晓晓这次的成功,和学校老师的功劳是分不开。不然她班级里同学不可能一起考上。我们更多要去宣扬一些集体的进步,这样更合适。”
这么一说,学校校长高兴,庞兵觉得也有道理。
“是,这一次是学校和老师都有很大功劳。我听说学校的老师很多卷子还是手写的这样,我去问问能不能给学校再批一台打印机下来,纸张的事情问问能不能降低下价格。”庞兵和校长说着,“我们的学生都很优秀,如果是因为一些基础设备而错过,那太可惜了。”
众人纷纷鼓掌,副校长刚还在冒冷汗,现在是恨不得把手拍烂“谢谢庞局,谢谢谢谢。”
这一场送成绩单和采访,一下子从采访桑晓晓变成采访学校,很快就又被话题带走,带到去学校再参观参观。
这暑假的日子,现在还会去学校的只有高三班等成绩并通知同学们的老师。
庞兵他们也不可能留下来吃饭。小河村的条件算不上好,哪怕桑家已经算条件极好的了,那也不能随便一桌人就这么坐下等吃宴席。
庞兵很有分寸“我们就去学校,然后再在学校食堂吃一顿,怎么样你们食堂毕竟是第一步的改革试点。”
说着他先笑了起来,连带着另外几个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要走,桑晓晓当然得跟着桑妈以及傅元宝一起送人出去。农村人大多对知识分子客气,像桑妈对老师这些的更是客气得很,送到家门口那段路还不够,愣是要将人送到停自行车的地方,看着人骑上自行车。
庞兵骑在自行车上,临着走和桑晓晓给予了厚望“很多人觉得上了大学就成功了,往后一辈子就有好工作。不是的。上了大学只是你迈向一条路的第一步,它和你原先的路全然不同了。可不管怎么说,只是第一步。不要将高中的好习惯荒废,你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桑晓晓应了声。
庞兵欣慰,随后笑着和小河村的几个道别。
一个考出全省第一的姑娘,这可不是一般人。桑家这回是在小河村出尽风头。小河村管理的书记往回走的路上对着桑妈不停说着“丽丽啊,你是真有本事,也福气好。村里头这么多小孩,就你家,非要桑晓晓往上念书。真的,你换个人家,早让人别读了回家种地去。像我家那个,哎,想让他多读点,瞧瞧他没出息的样子,根本念不出。”
谁能想到桑晓晓会考得分数那么高,能考到全省第一
更没人想到考到全省第一,待遇是完全不同的。省里头都会来人这要是真是自己家的孩子,牛鼻子都要吹上天。
桑妈心里头高兴,可也没有太过炫耀。她朝着村书记笑着“你儿子也出息的,这不是出去做生意去了么以后发财也是一条路。你看元宝,做生意做可大了。”
村书记当然不是真觉得自己孩子没出息,他听着夸奖也乐呵“还是你家孩子出息。”
人成功的时候,所有的缺点都变成可以容忍的点,恶劣的脾气到一些人嘴里更是成了标新立异的优点。村里的消息一向来传递得很快。田间地头很快传开。
“桑家闺女了不得了听说是考了全省第一,以后要去首都了”
“真的假的我就说,她那个脾气,一般人忍不了。就不一般。以后就是城里人,和我们不一样了。”
“我听说脑子聪明的人,脾气是怪的。说不定桑家闺女以后就是什么科学家。”
“什么科学家,人家是写文章的。上报纸的,以后说不定你孙子孙女课本上学的就她的文章。知道不”
“唉哟,我孩子要是这么有出息,我肯定也让她上学去的。学费贵就贵点了。”
那可不是一般的贵,小河村里总共上得起的没几家,附近几个村也差不多。这才导致整个高中拼拼凑凑到后来就剩下半个高三班。
村里头的议论当然也传递到那些阿婆那儿,小卖部的胖老头也知道。胖老头就是村里能给家里小孩读得起高中的。
他孙辈现在初中,肯定是要读高中的。放在以前,胖老头觉得读个专科差不多了,能过日子就行。现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