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 83 章(2 / 3)

点放浪不羁,游戏人间,涂抹上了心心念念的口红,最后报复回来。”

其余人纷纷鼓掌“有趣有趣。”够狗血。

另一个写的大约是传统文学,比较保守,也比较写实“要是我写。我可能就忍不住写刚开放那会儿。真的口红啊,当年谁涂就被说,指指点点的。我就写一个经历过苦难,命不久矣的人。她最后迎来了开放。临死前就笑,口红涂在嘴唇上,一点红。就一点不能多。”

光想象就很是震撼。

桑晓晓发现了。她以前觉得名家才会给人以文字的震撼,但实际上新生代源源不断在冒出尖来。只是这些人大多受到的是传统文学的影响,所以落笔肯定不够通俗。

这些放到通俗文学里,既有内容上震撼力,又完全拥有文学功底在。

她是通俗文学爽文,而她们写的更是艺术。

她好奇问她们“你们投稿过么就是这类的小说。”

所有人都点头“投稿过啊。”

“哎呀,很多杂志不收我们这种文。而且一看笔名是新的,谁认啊。就算认了,非要改稿,给的钱和打发要饭的似的。我过来喝两杯咖啡的钱都不够。”

“可不是嘛,要名气给不了名气,要钱给不了钱。趾高气昂的。只有几家大的算是友好。我认识一个编辑,他还给说哪里写得不好。”

桑晓晓说了声“文学艺术听说要给年轻人开一个新栏目,都要新人的文章,到时候大家可以试试短篇。”她踩几个捧一个,“别的杂志不行,文学艺术是真有眼光。”

这杂志名一出,在场几个都心动了。谁不知道文学艺术大家家里基本上都有订。

“真的假的我回头去问问。要是字数不多,我回家就准备起来。”

“哇,你消息好灵通。我也去写两篇。”

能得到这个消息,肯定是和这一行关系不菲的。孔雯到现在才后知后觉没问人名字“啊,你叫什么”

桑晓晓自报家门“桑晓晓。”

文化人都记笔名。有的时候在文学社里都互相称呼笔名,连真名都要反应一下。孔雯的笔名就叫雨文。当时年少天真觉得名字真好听,后来念了一下叫“语文”也不想改。但她不乐意人叫她笔名,谁念书的时候,想把一门课当自己的笔名呢

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叫她孔雯。

孔雯回想了下,好像没听说过桑晓晓,于是又问了声“笔名呢”

桑晓晓微仰头“三木。”

文学社的众人集体陷入了沉默。

等等,三木是她们知道的那个三木学校要降几十分录取的那个怎么人在首都啊学校已经连成绩都不等,直接将人绑架来首都了吗

孔雯是文学社社长,知道自家学校高层和隔壁学校高层为了学生年年能打起来。两方老师为了学校资源也是多年都有合作有竞争。以至于她心里竟是产生了“绑架”这种诡异念头,并且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一个女生都惊到结巴了“你,你怎么在首都”

孔雯更是把话问出了口“他们是把你绑过来填志愿吗不写我们学校不准走”说完这个,她突然意识到,“不对,你填了哪个学校没填我们隔壁吧”

降分录取会惹大家不满,可要是桑晓晓拒绝他们学校填到隔壁学校去,他们会更加不满。他们学校怎么就配不上了么他们的文科专业就是最强的

桑晓晓顿了顿。

那个,郝明江应该和孔雯是校友吧她是在校园里找到的郝明江,总不能其实不是那所学校的她警惕又委婉问了一声“你们是,圆明园吧”

在场一群人互相看了眼,也警惕问她“你还知道这个外号我们学校是有一部分以前是圆明园。那你应该没填五道口那家”

桑晓晓填了。五道口那家填在第二志愿。

但现在当着众人的面,似乎这个事情不能说。

她当然是肯定表达“我第一志愿填写的是你们学校现当代文学”

话一出口,大家当即友善起来“不是隔壁就好,不是隔壁就好。”

“对对,希望你考上。”

“反正不要去隔壁。隔壁那群人擅长理科,眼高于顶的。去年郝明江理科第一结果来了我们学校。他们老师都直接冲过来砸东西了。”

“真砸了么我听说是带了学校的猫说要挠花我们学校老师的嘴脸。”

“都假的吧,他们要面子的。不是说今年理科第一给他们么”

“说说嘛,谁不会呀。”

这种历史遗留的招生关系,和她桑晓晓有什么关系

桑晓晓非常理解两个学校争夺生源的事。出版社和她说过一声,说出版社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结果被打爆不是因为读者或者作家,而是因为抢生源。

当然一聊天,敏感问题也聊了出来,有一个人好奇问桑晓晓“我听说啊,只是听说。学校要被降分录取你,是真的吗”

桑晓晓需要降分她估分出来最低分都能上。

桑晓晓冷哼一声“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