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2 / 4)

。四个人穿着厚实一坐,让人觉得整个图书馆全是那么拥挤的状态。

同样是拥挤,桑晓晓在医院里直皱眉,在图书馆里却眼眸发亮。她三两步冲向报纸区,发现大家大多在看最新期,毫不犹豫伸手把装订好的一摞旧报纸拿到手里。

一个月一装订,最近两个月的几大全国性大报纸,只要小卖部没有过的,全入了她的手。

书能借出去,报纸杂志是不允许带走的。要看只能在图书馆里看。

桑晓晓拿着这堆报纸出来,发现秦蓁就在边上,便和秦蓁一分二,到借阅证的长龙队后排着。既然只能在图书馆里看,她当然是选择抓紧每一份每一秒当场看起来。

排队伍的人有不少手上也拿着书,一样排队的同时埋头看着。桑晓晓的行为融入其中,没有引起半点违和。反而是捧着余下一半报纸的秦蓁脸上是既震惊又茫然。她看看桑小姐,又看看前面排队的一群人,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最离奇的是,这群人明明都在低头看书看报纸,当队伍一移动,他们就会主动往前走两步。完全不需要旁边人提点。

秦蓁佩服得很,佩服完低头看向自己手里的报纸。哎,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笑话一类的,可以让她打法时间。

桑晓晓对报纸上的笑话没兴趣。她一目十行看着各种内容。

当下暂时还没有新闻以及记者这种说法。好在主流报纸报道的内容,大多比较正经,也是国家的主流关注焦点。

这几年各地各行业是欣欣向荣。当上面对恶性的管束严苛,而对经济文化体育一类的约束越来越少,各地是经济文化体育全面开花。

同时,上面也大力支持着各种农业、科学和基建的发展。和国际对接的各种往来越来越频繁。引进外资方面逐渐放宽后,连牛都有了进口牛,牛奶供应量都上升了。

艺术来源生活,桑晓晓看得有趣,顺带翻找着关于阳城的各种消息。

早前宋锐的事情,果然报纸上有写到。写稿的人站的角度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梳理了一下关于宋锐为什么会摊上官司,被人告上法院,以及后期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宋锐原先办厂就属于在钻漏洞,后期有隐患,且没法得到足够保障是很正常的事。这些年很多人冒着风险在做生意,成则暴富,推进制度改革,不成则被抓进牢房。

当宋锐甘愿把企业交给政府,这种行为看似是对国家有利,但仔细分析下,也算是对这行业较为失望,丧失了促进地方经济前进的心。

上面为此特意开了一场会,表达了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把宋锐辩证得表扬了一番,并表示往后在这一块的制度上,势必也要进行一定探讨,从而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引导地方经济。

桑晓晓对这块看不太明白,翻来覆去也只是意会了表层的意思。

会做生意的人可真了不起。

桑晓晓翻过这些,再看别的内容。一看发现,她在某一期上被人见缝插针的提上了一句,而在那些经济板块上,傅元宝的名字会被提上好几次。

他们两个倒意外也算是全国名人。

当然,学校和出版社都给她拦着,以至于她的照片到现在都没有怎么外泄。走路上都没人知道她是谁。

傅元宝那儿也差不多。明明名气很大,连照片被刊登过。但现在报纸杂志普及率到底还没十年后普及。很多人光知道名字,走路上碰见傅元宝都认不出来。

桑晓晓想了下傅元宝多变的造型。

前一天能穿得像黑老板暴发户,后一天能穿得像她爸,再往后一天能和人二舅子结婚照撞衫。认得出来有鬼。毫无审美,放到她那会儿一定会上天天霸占热搜。

效果相当于知名企业某老板身穿皮裤铆钉靴出街。

想到这个衣服套在傅元宝身上,荒谬又可笑,桑晓晓压不住唇角的笑,原地笑出声。惹得旁边秦蓁好奇探过脑袋,以为桑晓晓看到了什么有趣的笑话。

在队伍里消耗了大量时间,终于轮到桑晓晓办借书证。

办理的员工看了眼桑晓晓“照片带了吗”

桑晓晓抬起头傻愣住。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排了半天队伍,卡在了第一个问题上。办借书证还要带照片的

员工看桑晓晓的神情,当即知道人没带。桑晓晓长得是好看,打扮得也精致,一看就是专门收拾过的。他刚才看队伍的时候看见了,这样的姑娘手上抱着一摞报纸,这么一路看过来没带停的。

真心诚意来办借书证的人,总能得到他的尊重。他拿了一张空白的借书证给桑晓晓“姓名单位填上,还要十块钱。填完你放这里。外头马路对面有个照相馆。拍一张一寸照。拍完过来交钱,我给你贴上盖章。”

他侧头示意后面的人上前。

桑晓晓庆幸不用再排队,拿了笔快速把名字单位给写了。别人要求的是工作单位,她写的当然是学校单位。

写完,她抬起头发现秦蓁抱着报纸,一脸高兴看着她写字,完全没办借书证的意思。她问了一声“你办